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81.
82.
目的:对疑似炭疽病人标本进行炭疽杆菌和肠道致病菌检验。方法:按照CB17015—1997,《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91年版)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结果:排除炭疽杆菌感染的可能性,经VITEK120-AMS系统鉴定,从病人标本中检出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这2种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应该在加强炭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医院内感染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大型建筑工地流动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的特点,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结果疫点外来民工罹患率为80/10万;接触者预防服药率87.0%,服药后带菌率下降了82.9%;应急接种率为84.8%,接种前民工流脑抗体阳性率为21.9%,接种后抗体阳性率达87.5%;预防服药和预防接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8%,未出现严重的异常反应。结论保证规则预防服药和有效的预防接种是防制流动人群中流脑爆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4.
用十种中草药对空肠弯曲菌的粘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发现盐酸黄连紊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有粘附抑制作用;大黄、火炭母、白花蛇舌草、黄柏,对多数实验菌株有粘附抑制作用;柴胡、金银花、鱼腥草、黄芪仅对少数实验菌株有粘附抑制作用;而橄榄则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无粘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副深血性弧菌是一种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的嗜盐菌。为探索该菌的污染情况及探寻致病性鉴定的简便方法,本文对广州市,珠海市部分市场的食品共129份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株,阳性率为13.95%,按尤氏生化分型为I型4株,Ⅱ型1株,Ⅳ型12株,V型1株。2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尿素酶试验与神奈川现象及动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尿素酶试验有可能作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鉴定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86.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RAPD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对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所采用引物能从副溶血性弧菌扩增出特异性的DNA条带,分型效果较好,所有4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大部分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主要聚类群,较好地反应了不同血清型和不同来源菌株的亲缘关系。结论:可应用RAPD方法进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相似文献   
87.
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水平及菌型分布。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针对产气荚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六种毒素的基因cpa、cpb、etx、iA、cpe和cpb2序列的6对特异性引物,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同时用产气荚膜梭菌A型参照株NCTC6460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从142份食品中分离到21株产气荚膜梭菌,以冷冻肉的带菌率最高,为19.6%;鲜肉和速冻肉饺分别为12.2%和11.9%。经多重PCR方法鉴定,均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24bp的cpa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未扩增出针对cpb、etx和iA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携带β2毒素基因的产气荚膜梭菌共19株(占总分离株的90.4%),其中1株为肠毒素基因阳性的A型菌株。结论初步调查表明广州地区食品中存在可致人食物中毒的肠毒素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为进一步建立广州地区食品中及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厌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状况。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05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205名人员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81.9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98,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8.78%,GMT为1:1.52。结论:调查显示番禺区健康人群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保护水平不高可能是导致该区流脑局部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同时显示了该区健康人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状况,为我市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流脑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投诉案例进行原因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并结合采集患者呕吐物及相关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表明患者是在进食了快餐店的食物后出现呕吐并伴有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排除化学性因素后经微生物学检测 ,从患者呕吐物和患者家中、快餐店、供货的食品公司仑库的可疑食品中共 8份样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 ,除 6份样本的菌株为毒素阳性 (肠毒素分型均为C型 )外 ,其余菌株和所有的阳性样本都呈阴性。结论本起食物中毒可能与相关食品污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霍乱暴发事件进行分析,了解霍乱菌株的PFGE特征,追溯菌株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探讨霍乱暴发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叨酶NotⅠ,对2003—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疫情中41株霍乱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lcs Version 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与噬菌体-生物分型及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作比较。结果在霍乱暴发事件中,PFGE能有效地区分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菌株与无关菌株,与噬菌体-生物分型和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结论PFGE分型可揭示人和环境分离的霍乱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霍乱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