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面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已迫在眉睫。生物乙醇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产能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传统生物乙醇所带来的与人争粮争地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原料。褐藻具有生长迅速、产量大、成本低、预处理简单、不影响食品供应、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生物乙醇的原料。本文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生物乙醇的发展与瓶颈,及褐藻生物乙醇的优势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基础治疗(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中药灌肠,治疗组加口服褐藻多糖硫酸酯;两组分别治疗2个月、4个月后比较生化指标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CRF疗效显著,是CRF患者非透析疗法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褐藻糖胶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及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 92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褐藻糖胶对RPMI 8226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褐藻糖胶处理RPMI 8226细胞后的培养液上清中VEGF的含量;小管形成实验观察褐藻糖胶处理RPMI 8226细胞后的培养液上清对EA.hy 926细胞诱导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p-AKT和p-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 褐藻糖胶对RPMI 8226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褐藻糖胶作用RPMI 8226细胞72 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明显增高,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法结果显示褐藻糖胶处理72 h后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VEGF的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上清中VEGF的含量下降(P<0.05);内皮细胞形成小管数目与面积随着褐藻糖胶的浓度升高而减小,100 mg/L 组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1α、VEGF、p-AKT和p-ERK1/2的蛋白水平与褐藻糖胶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褐藻糖胶减少骨髓瘤细胞自分泌VEGF,减弱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小管的能力,降低HIF-1α和VEGF的蛋白水平,这可能与抑制AKT和ERK1/2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间质转分化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2/3和Smad7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HK-2细胞复苏后用RPMll640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在37oC、5%CO: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分为3组,对照组加入等量RPMI1640细胞培养基,诱导组予5μg/L TGF-β1,药物组予5μg/LTGF—β1+50μg/mL褐藻多糖硫酸酯。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mad2/3、Smad7表达,图像分析技术分析Smad2/3、Smad7表达阳性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培养第3天,对照组HK-2细胞呈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特点;诱导组细胞呈长梭形,类似纤维细胞;药物组细胞以上皮细胞为主,少数细胞呈梭形。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细胞Smad2/3表达增强,Smad7表达减弱;与诱导组比较,药物组细胞Smad2/3表达减弱,Smad7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细胞Smad2/3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Smad7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下降;与诱导组相比较,药物组细胞Smad2/3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下降,Smad7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可能通过影响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中Smad2/3和Smad7的表达发挥抑制HK-2间质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褐藻糖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PRMI8226凋亡时Wnt/β-catenin通路的变化。方法褐藻糖胶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μg·mL-1)分别作用于PRMI8226细胞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PRMI8226细胞增殖情况并求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1/2 IC50浓度的褐藻糖胶作用于PRMI8226细胞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Wnt通路抑制剂(DKK-1)组(100 ng·mL-1)及褐藻糖胶(25μg·mL-1)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myc、bax及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褐藻糖胶对PRMI822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强。PRMI8226细胞经褐藻糖胶25μg·mL-1处理72 h后,其凋亡率(12.22%)明显高于对照组(4.82%)(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β-catenin和c-myc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褐藻糖胶组β-catenin和c-myc表达水平与DKK-1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褐藻糖胶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较DKK-1组增加(P<0.05),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亦增加,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褐藻糖胶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能诱导多发性骨髓瘤PRMI822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小鼠N2a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细胞水平上,建立小鼠N2a细胞的OGD 2 h后复灌24 h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和FPS处理组(1、2、5、10μg/ml)。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Western blot检测Nrf2的核转位及其下游靶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OGD/R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FPS均能提高N2a细胞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且增加Nrf2的核转位及其下游靶蛋白HO-1的表达(P<0.05)。结论 FPS对OGD/R诱导N2a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FPS)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孵育体外培养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观察24h、48h时HRIF增殖与凋亡的情况,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泌水平。结果:FPS孵育HRIF24h、48h均可显著抑制HRIF的增殖(P〈0.01);FPS可显著减少HRIF对FN、LN的分泌(P〈0.01),而对TGF-β1的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S对体外培养的HRIF细胞无诱导凋亡作用。结论:FPS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HRIF增殖,而且可以减少FN、LN两种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这可能是FPS抗肾间质纤维化、防治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含有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无血清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H2O2 (50μtmol/L)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1、1g/L)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与H2O2处理组比较,0.1、1g/L褐藻多糖硫酸酯能显著提高H2O2诱导损伤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并且降低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抑制细胞内MDA的生成,提高细胞内SOD的活性.结论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2O2损伤皮层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本研究通过60Co-γ射线体外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微核率,研究褐藻糖胶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抽取4名从未接触过有害化学物质的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按常规微量血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微核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及加药组(照射前lh、照射后1h加入20、40、80、160、320μg/ml褐藻糖...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以6-羟基多巴胺(6-OHDA)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对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200 μmol/L)的6-0HDA处理MN9D细胞24 h,挑选出合适浓度50 μmol/L.再以50μmol/L 6-OHDA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6、12、24及48 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挑选出合适时间24h.用0.01、0.1、1.0mg/mL Fuc预孵育MN9D细胞1 h后加入50μmol/L 6-OHDA共同作用24h,以探讨Fuc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二氯荧光索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随着6-OHDA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 μmol/L6-OHDA处理细胞24 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0mg/mL的Fuc预孵育1 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 μmol/L6-OHDA作用8h可明显升高MN9D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1.0mg/mL的Fuc预处理1 h可以拮抗6-OHDA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 Fuc可以有效的拮抗6-OHDA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