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ore)蛋白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iNO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iNOS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NOSp的DNA,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iNOS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正常人肝细胞LO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ore共转染LO2细胞,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 成功获得iNOS基因启动子的正确克隆,pCAT3-iNOSp和pcDNA3.1(-)core瞬时共转染LO2细胞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中的SV40病毒的即刻早期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提高,CAT表达活性是pCAT3-Basic空载体的11倍,是pCAT3-iNOSp的6倍,重复试验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结论 成功克隆的iNOS启动子有转录活性;HCV核心蛋白具有对iNOS基因启动子的反式激活作用。HCV核心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对于iNOS基因反式激活在HCV感染相关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基因1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及生物信息学技术(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NS3)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进一步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CVNS3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NS3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NS3蛋白反式激活,故命名为NS3TP1,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ll6969。NS3评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1932个核昔酸(nt),编码产物由眺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 HCVNS3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HCVNS3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肝脏炎症的相关性,评估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对显著肝脏炎症(≥G2)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CHB初治患者422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value,ULN)的患者222例,ALT≥2倍ULN患者200例,全部进行GP73、AST、ALT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测。ALT2×ULN的患者进行肝活检,分析GP73与肝组织病理炎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无创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对于显著肝脏炎症(≥G2)的诊断效能。结果 ALT2×ULN的患者GP73水平显著低于ALT≥2×ULN的患者,中位数分别为50.68 ng/mL和110.6 ng/mL (P0.01)。ALT2×ULN的患者具有显著肝脏炎症(≥G2)及显著纤维化(≥S2)者分别为57例(25.7%)和110例(49.5%),显著肝脏炎症组(≥G2)的GP73水平高于无明显肝脏炎症组(G0-G1)(P0.01),伴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增加,GP73水平逐渐升高且与肝组织病理的炎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5(P0.01)。Logistic回归构建的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诊断显著肝脏炎症的效能(≥G2)明显优于单独应用GP73、ALT以及AST,AUROC为0.836(95%CI:0.781~0.88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44%、80.61%(P0.01)。新模型采用≤2.88以及≥4.2的诊断界值可以使80.6%(175/222)的CHB患者避免行肝活检。结论血清GP73与CHB患者的肝脏炎症密切相关,应用GP73联合AST的无创诊断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显著肝脏炎症,替代肝穿刺,用以判定ALT在2倍正常值以下的患者是否须进行抗病毒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3岁,主因"厌油、腹胀10余天,加重伴皮肤双目黄染2 d"于2017年6月10日收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入院前10余天患者因"皮炎"口服10副中药复方汤剂(葛根30 g、乳香9 g、没药9 g、栀子6 g、天花粉30 g、灯心草6 g、薏仁30 g、补骨脂15 g、肉豆蔻15 g、吴茱萸6 g、公英15 g、知母15 g、茯苓30 g、当归15 g、升麻6 g、生地15 g),后出现厌油、腹胀,伴反酸、口苦、恶心,呕吐1次,入院前2 d家人发现其皮肤、双目黄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HBsAg主蛋白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A7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BsAg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栽体pcDNA3.1(-)-HBsAg.以脂质体技术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3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9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HBsAg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的基因,为深入研究HBsAg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瞬时弹性扫描仪测定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硬度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进行检测,根据ALT情况分为3组,观察肝弹性值及各个血清学指标有无明显差异。结果经统计学检查,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A、B、C三组在肝弹性值、ALT、AST、TBIL水平上均有明显差异,A、B两组与C在ALP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而三组在GGT及PLT水平检测未见明显差异。三组分别进行前后两次成组比较,发现A组在所关注的指标中均无差异。B组在肝弹性值、ALT、AST指标有所差异。C组在肝弹性值、ALT、AST、TBIL指标有所差异。B、C两组LSM与ALT呈显著相关性。随ALT下降此2组LSM绝大部分逐渐降至肝硬化界值17KPa以下。结论当患者ALT升高程度在2倍以上时肝弹性值会受到影响,在10倍以上升高时影响更为明显。当ALT明显升高时,动态观察LSM会更准确的判定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8.
HBV表型耐药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分离株的表型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 ,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分离株并系统分析其对拉米夫定(LAM)的敏感性。方法从1例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RT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随机挑选1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分析RT区LAM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用XhoI和NcoI双酶切pGEM-Teasy-RT及pTriEx-HBV(C),构建1.1倍HBV野生株和LAM耐药突变株的重组载体pTriEx-wRT和pTriEx-mRT,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60h后加入不同浓度(0、0.01、0.1、1、10、100μmol/L)的LAM,药物连续作用5d后,抽提病毒核心颗粒HBV DNA,通过实时荧光PCR及South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HBV DNA的复制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体外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野生未突变株重组载体pTriEx-wRT转染HepG2细胞后,随着LAM浓度的升高,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而突变株重组载体pTriEx-mRT转染HepG2细胞后,HBV DNA水平无明显下降,IC50值与野生株相比增加了2500倍。结论建立的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对监测HBV耐药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全长序列分析及复制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复制力进行评价.方法 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病毒DNA,PCR扩增HBV全长基因组,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每个样品挑选5~10个克隆测序,分析基因型以及全长基因组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并对个别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的全长HBV基因组经BspQ Ⅰ/Sca Ⅰ双酶切后,转染入肝癌细胞系HepG2、Huh7.转染3d后榆测上清HmAg表达量及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核心颗粒DNA载量,分析全长HBV基因组的复制力(1.0倍HBV复制模型).结果 从2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成功获得5条HBV全长克隆,来自同一份血清的克隆核苷酸,其一致性为98%~100%,提示HBV存在准种特性.测序结果 表明5条HBV全长基因均为C型.通过定点突变又获得3个全长克隆.经序列分析发现,HBV反转录酶区存在A181V/S、L229M、V84M、M204I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前C/C区存在T1753C、A1762T、G1764A和G1896A核苷酸位点的突变.复制力分析提示上述位点突变后病毒复制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L229M还可以进一步降低A181V突变株的复制力.结论 自行建立的无载体1.0倍HBV复制模型可在细胞内分泌抗原蛋白以及装配子代病毒,完成生活周期,这为下一步分析HBV的耐药表型打下了基础.此外,还可指导临床制定更加合理的抗病毒策略,筛选针对已出现或将来可能出现的耐药突变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0.
HBV前S2蛋白对胰岛素受体基因下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pre-S2)对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方法 以pGEM-Teasy-65-2质粒为模板,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2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S2,以不同剂量(1.0、1.5、2.0μg)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36h及72h后分别提取转染后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的INSR mRNA水平,观察HBV的pre-S2蛋白对INSR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同时观察阻断pre-S2蛋白后INSR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不同剂量pcDNA3.1-preS2后,HepG2细胞内INS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的61%、20%、11%(转染后36h)和92%、69%、37%(转染后72h),Huh7细胞内INS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的63%、47%、35%(转染后36h)和83%、73%、34%(转染后72h);细胞INSR mRNA水平随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eS2转染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转染2μg pcDNA3.1-preS2的同时,将抗pre-S2单克隆抗体加入培养上清,可部分阻断pre-S2蛋白对INSR mRNA表达的抑制,HepG2细胞中的INSR mRNA水平分别恢复到转染空质粒对照的65%(转染后36h)和81%(转染后72h),Huh7细胞中的INSR mRNA水平则分别恢复到69%(转染后36h)和96%(转染后72h).结论 HBV pre-S2蛋白对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细胞的INSR基因有明显下调作用,抗pre-S2抗体能部分阻断这种下调作用,此机制可以在分子水平部分解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