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在中国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方面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进程。本文从乙肝病毒、宿主以及抗病毒治疗3个方向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无创早期预警模型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筛选2008至201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硬化诊疗二中心(原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HBV相关肝硬化及HCC患者2 176例,最终纳入321例,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结果以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表示,ELISA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其他血清学指标,采用增强MRI扫描诊断HCC。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HCC无创预测因子,建立基于年龄、LSM和AFP的HCC早期无创预警模型(ALA)。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ALA对HCC的早期预警效能。结果 321例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两组(建模组200例,验模组121例),两组的临床参数(年龄、性别、Child-Pugh评分、肝功能、AFP、LSM)无差异,建模组和验模组年龄分别为(51.4±10.1)岁和(49.96±10.23)岁,HCC患者占比分别为34%和35.5%,肝功能ChildA级患者占比分别为65%和57%,AFP分别为12和6ng/mL,LSM分别为25和27kPa。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LSM和AFP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ALA的AUROC为0.91 (95%CI:0.86~0.95),使用ALA分值9.61作为截断值,验模组的准确度为84.3%。结论应用年龄、LSM及AFP建立的ALA可提高HCC早期诊断率,为HCC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干预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与克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的下调基因,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LHBs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LHBs.将pcDNA3.1(-)-LHBs与pCAT3-promoter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分别以pcDNA3.1(-)-LHBs以及pcDNA3.1(-)转染HepG2细胞,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来源于pcDNA3.1(-)-LHBs转染细胞的cDNA为驱动(driver),来源于pcDNA3.1(-)的cDNA为测试(tester),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①成功构建pcDNA3.1(-)-LHBs真核表达载体;②pcDNA3.1(-)-LHBs与pCAT3-promoter共转染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较对照组的活性明显下降(P<0.01),抑制率达93.9%;③成功构建人LHBs下调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4种编码基因.结论 LHBs是HBV基因组编码的一种反式调节因子,可以下调SV40早期启动子的活性.筛选到的LHBs下调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与抗氧化防御、细胞生长调节、免疫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以此可以推测LHBs存在的调控机制以及HBV的致病(癌)机制.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8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梵  陈国凤  邵清  纪冬  李永纲  韩萍  闫涛  陈菊梅 《肝脏》2007,12(6):441-444
目的比较MELD评分系统、CTP评分分级标准及并发症在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短期(6个月)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时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MELD分值、CTP评分分级,并运用ROC曲线评价两者预测能力。分析并发症数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随访6个月时共有22例死亡。平均MELD分值存活组为11.6±6.3,死亡组17.6±7.5(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MELD≤9、10~19、20~29、≥30分患者分别为34例、41例、8例、1例和4例、9例、7例、2例(P<0.01);MELD<18、≥18分组分别为68例、16例和8例、14例(P<0.01)。平均CTP分值存活组为10.9±2.3,死亡组9.1±2.2(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CTP分级A级、B级、C级患者分别为13例、36例、37例和0例、4例、18例(P<0.01)。存活组并发症数量为0、1、2、3的患者为20例、52例、14例、0例,死亡组为4例、9例、7例、2例(P=0.01)。MELD分值和CTP评分分级判断6个月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和0.720,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18分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因素;MELD与CTP相比,二者判断预后能力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数量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邵清  陈国凤  李梵 《肝脏》2007,12(5):366-367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21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其中肝硬化72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60例(其中肝硬化220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对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1.2%(47/22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10.9%(72/660)(P<0.02);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0.6%(22/72),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发病率23.4%(35/149),(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11.3%(25/220),(P<0.05)。结论肝硬化是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和丙型肝炎病毒共同作用导致了2型糖尿病危险性的增加。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与乙型肝炎病毒 DNA 聚合酶-N末端蛋白(TP)相互结合的肝细胞蛋白,进一步探讨 TP 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酵母双杂交相关实验材料购自美国 Clontech公司,其中 pACT2为人肝配合表达的 cDNA 文库(HumanLiver MATCHMAKER cDNA Library),产品号为 HL4024AH。pGBKT7-53和 pGADT7-T 中的 p53和大 T 抗原在酵母双杂交试验中相互作用,为阳性对照,pGBKT7-Lam 中的 Lamin C既不与其他蛋白形成复合物又不与大多数蛋白发生反应,为阴性对照。含有 AF384372 HBV DNA P 全基因组 cDNA 的质粒 G318A7由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合成并保存。TP 基因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分别为:5′-GAA TTC ATG ATG CCC CTA TCT TAT CAA-3′,5′-GGA TCCTFA CTC TTG TTC CCA AGA ATA-3′,下划线部分为引物两端内切酶 EcoRI 和 BamHI 的酶切位点。引物合成及 DNA 测序由上海博亚公司完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 TP片段,连接人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用醋酸锂法转入酵母细胞 AH109并在其内表达,挑取在 SD/-Trp 培养基上的转化子-即 pGBKT7-TP(AH109)(计数大于1×10~9个细胞/ml),与转化了人肝 cDNA 文库质粒 pACT2的酵母细胞 Y187配合,生长6~18 d 后把长出的>2 mm 的酵母集落,在铺有 X-α-gal 的 QDO 培养基上检查α-gal 活性,蓝色菌落为真阳性集落。挑取阳性集落提取酵母质粒,以复杂冰冻高效感受态方法转化大肠埃希菌,于含有氨苄西林的 SOB 平板培养,所获得的菌落酶切鉴定后测序。提交 GenBank 分析。结果成功得到47个与 TP 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28个克隆与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96%~100%),含21种目的基因,其余19个克隆基因为假设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筛选出的目的基因包括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UDP 糖基转移酶1家族多肽 A9;CD14抗原;B 糖蛋白血液结合素;Ⅰ类乙醇脱氢酶γ多肽;WW 域结合蛋白2;醛脱氢酶1;延伸因子2;S 蛋白基因;补体成分8,α多肽(C8A);唾液酸糖蛋白受体2,转录变异体3;肉毒碱酰基转移酶,转录变异体3;血浆铜蓝蛋白(CP);β激活素 E 亚基;Z 蛋白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前体;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11号染色体,克隆 RP11-107P7;RNA 聚合酶Ⅱ亚单位 hsRPB7 mRNA;跨膜蛋白4超家族成员2;跨膜蛋白14 A;铁蛋白 L 链。19个假设蛋白的同源性在97%~100%。结论 TP 蛋白可以与肝细胞内某些已知和未知功能蛋白相互结合,提示其具有较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相当广泛,至少在200种以上,其中不乏我们非常熟悉的药物,如含有乙酰氨基酚的各种感冒药、红霉素、降糖药、口服避孕药等.典型的例子就是感冒药的重复使用.许多感冒药里都包含了乙酰氨基酚这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化学成分,如果同时吃了多种感冒药,总剂量在不知不觉中已大大超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单药与联合恩替卡韦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经治患者仍应答不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挽救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恩替卡韦序贯治疗仍效果欠佳的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单药组给予替诺福韦酯(300 mg/d)替换治疗;联合组使用替诺福韦酯(300 mg/d)和恩替卡韦(0.5 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检测基线,治疗12、24和48周时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时间点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患者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85.0%(34/40)、76.2%(16/21)、0、13.1%(3/23),联合组分别为87.5%(35/40)、77.3%(17/22)、0、16.0%(4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结论对于恩替卡序贯治疗后仍应答不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酯单药替换恩替卡韦的挽救治疗仍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纪冬  陈国凤 《传染病信息》2018,(3):199-202,208
HCV是慢性肝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自从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相继上市以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领域发生了迅猛的变化,所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似乎都可以通过DAA来"治愈"。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的意识到HCV的清除并不能代表慢性HCV感染相关性肝病的治愈,本文就治愈丙型肝炎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