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生发灵酊中阿魏酸和大黄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丹  陈娜娜  杨西晓  侯连兵 《中成药》2005,27(4):402-404
目的:测定生发灵酊(当归、红花、何首乌等)中阿魏酸和大黄酸的含量.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60cm×75μm,有效长度53cm);运行缓冲液30mmol·L-1硼砂(pH 8.2),高压进样5s,分离电压12kV,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313nm,咖啡酸为内标.结果:阿魏酸在2.4~12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06%.大黄酸在1.6~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94%.结论:本法简单、快捷、灵敏.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大黄配方颗粒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Kroma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9~0.218 0μg、0.011 2~0.224 0μg和0.011 9~0.238 0μg;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92%(n=9);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0.85%(n=9);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15%(n=9)。结论所用方法测定样品分离效果佳,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以大黄酸为指标,进行大黄不同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对大黄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大鼠ig大黄不同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浆,采用LC-M S法建立大黄酸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经3P 87软件计算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中大黄酸在2.0~30μg/mL线性关系良好,ig大黄酸体内药时过程可用二室开放模型描述。结论以AUC为指标,SFE-CO2萃取 树脂精制产物工艺组最佳,SFE-CO2萃取组次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用紫外光谱研究大黄有效成分 :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了解大黄有效成分的生物结合活性。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法 ,通过测量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后药物吸光度值的变化 ,以Scatchard方程作图求解。结果 大黄三种主要有效成分 :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 =1 .4 7× 1 0 5,K =5 .0 0× 1 0 5,K =1 .1 8× 1 0 4。其中大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与文献值较一致 ,大黄酸、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未见报道。结论 从结合机制上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探讨 ,大黄类有效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能力随其所含极性基团的增多而增强。表明该方法研究药物 蛋白相互作用简便、快速、可行。  相似文献   
8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减肥降脂片中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建立测定减肥降脂片中大黄酸、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分析柱为WatersSymmetryC18 柱(4 6mm×2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0 1 %磷酸 (90∶10) ;检测波长为440nm ;流速为1 0ml/min ;柱温为30℃。结果 :大黄酸在0 108μg~0 486μg、大黄素在0 180μg~0 48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回收率 :大黄酸为99 7% ,大黄素为98 6;精密度 :大黄酸为1 93 % ,大黄素为2 19%。结论 :本法检测快速 ,定量准确 ,可用于减肥降脂片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6.
大黄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考察大黄主要有效成分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测定大黄的几种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 Acnes)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大黄的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7.
性别差异对大黄酸在人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性别差异对健康人口服大黄水提物后大黄酸在人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4名健康自愿者(男女各半),单次口服大黄水提物(50 mg.kg-1),分别在服药0、0.083、0.5、1、1.5、2、3、4、57、1、0 h后11个不同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计算。结果:男女性口服大黄水提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最大血药浓度(Cmax)3.24±1.06、4.06±1.23μg.ml-1;最大浓度时间(Tmax)1.05±0.49、0.96±0.31 h;分布半衰期(t1/2α)0.52±0.29、0.47±0.16 h;消除半衰期(t1/2β)2.44±1.85、4.34±1.02 h(P<0.05);平均滞留时间(MRT)4.27±1.28、7.91±2.03 h(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754.82±419.23、2197.56±278.91μg.ml-1.min-1(P<0.05);表观分布容积(Vd)12.85±4.34vs9.13±2.98 ml.min-1.kg-1;药物清除率(CL)0.05±0.02、0.04±0.02 ml.min-1.kg-1。结论:健康志愿者口服大黄水提物后大黄酸的药动学过程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8.
HPLC法测定大败毒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红  王妮 《中医药学刊》2006,24(5):936-93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大败毒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OD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液(85:15),检测波长438nm,流速1.0mL/min.结果:线性范围0.0415~0.6640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1.21%,RSD=3.78%.结论:本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大败毒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9.
大黄酸-雌激素偶联物的合成及其药理学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设计并合成大黄酸-雌激素偶联物,以期在保留雌激素对骨的作用的同时降低其对子宫内膜增殖的刺激。方法:经雌酚酮或雌二醇3-位酚羟基以烷基哌嗪或聚乙二醇哌嗪为桥合成与大黄酸相连的衍生物,通过MS,^1H NMR,IR确定结构,并研究目标化合物对小鼠子宫内膜增殖的影响、对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生长的影响。结果:合成的10个目标化合物中,部分目标物能促进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的生长,桥链为乙基或丙基时,化合物的活性较雌酚酮相比减弱,当桥链为三聚乙二醇时,对骨的促生长活性增强。所测定的目标物均未对小鼠显示出刺激子宫内膜增殖的作用。结论:大黄酸-雌激素偶联物保留了雌激素对骨的作用,且降低了其对子宫内膜增殖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脑脉通有效部位中的蒽醌类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0:20,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总含量为4%以上,平均回收率为100.54%,RSD:1.5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