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病灶进行微创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对82例患者218个超声检查诊断为良性的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切除术,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在乳腺微创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全部肿块均顺利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全部为良性,患者第2天可恢复上肢正常活动。术后3,6个月接受复查,乳腺外形及皮肤感觉正常,超声未发现病灶残留,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切除术对乳腺良性病灶可进行完整切除,具有微创、美观、术后对触觉无影响、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2.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及HBV—DNA定量检测的对比分析,对其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372例乙肝惠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比较。结果: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63.7l%,HBeAg阳性率为48.38%,HBV—DNA阳性率为67,47%,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显示,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捡出率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l抗原能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导管周围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乳腺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晕周围肿块者45例,其中8例伴有乳头内陷,在病理诊断之前均未作出明确诊断,均经手术治愈。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导管瘘者54例,其中30例伴有乳头内陷,经1期手术治愈48例,伴有乳头内陷者同时做乳头内陷矫正。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脓肿者9例,其中急性脓肿5例,切开引流,2期手术治愈;乳晕旁慢性脓肿4例,1期病灶清除治愈。结论导管周围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晕周围肿块、乳晕周围脓肿、乳腺导管瘘。其中以乳腺肿块为临床表现者,在病理诊断之前难以作出准确诊断,术中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可靠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4.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是乳腺外科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最初用于乳腺组织活检,目前已被逐渐应用于乳腺良性肿块的切除.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外科医师缩短学习曲线的要点.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由同组医师完成的120例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A、B、C 3组,每组4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标本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异,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转开腹例数多于B、C组.各组检获淋巴结数目及标本长度无差异.结论 有丰富开腹直肠癌手术经验的固定手术团队,经过40例的学习曲线,可掌握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76.
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上硅胶柱层析分离,IR,NMR和MS光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12-烯-28-乌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β-谷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了解肠球菌临床分离株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表型和基因型,了解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在河南地区的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0年肠球菌临床分离株832株,用Phoenix100自动鉴定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依2011年CLSI琼脂筛选法进行初筛,用K-B法测定青霉素、氨苄西林、120μg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红霉素、米诺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氯霉素、四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药敏;用Etest法测定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MIC值;通过PCR方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型。结果共检出5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且均为屎肠球菌,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120μg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均耐药;对米诺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氯霉素、四环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5株的基因型均为vanA,其中1株为vanB基因表型。结论已发现5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临床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VER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9.
仙茅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义  叶方  潘红  马冰  胡延  李诗 《中国药师》2011,14(7):1039-1041
仙茅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Curcul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干燥根茎^[1]。其味辛,性热、有毒。具有消散痈肿、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益精血等功效。常用于痈疽肿痛、肾阳不足、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等症^[2]。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酚性化合物及酚苷,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木脂素及木脂素苷类,黄酮类化合物,苯环取代物、桉烷类衍生物和甜味蛋白以及挥发油等^[3]。  相似文献   
80.
蓖麻子药效成分分离纯化和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义  叶方  王刚  马冰  胡延  李诗  潘红 《中国药师》2011,14(4):552-554
蓖麻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inn.)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红麻、草麻、八麻子、牛蓖等.性平,味甘、辛,具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等功能[1].我国蓖麻是1400多年前由印度引入,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现代研究表明蓖麻子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蓖麻毒蛋白、蓖麻油和蓖麻碱等[2].蓖麻毒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生育、引产、泻下和抗病毒等作用.为深入系统研究蓖麻子药用价值,现对其药效成分分离纯化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