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3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脱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人胃癌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丁酸钠对人胃癌MKN-2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T-PCR检测丁酸钠作用前后p21WAF1 mRNA的表达.结果 1.0、2.5、5.0 mmol/L丁酸钠作用24、48、72 h均可抑制 MKN-28细胞增殖,其效果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丁酸钠1.0、2.5、5.0 mmol/L处理72 h后,MKN-28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S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7%±0.8%、20.8%±2.4%、33.6%±2.6%,与对照组2.8%±0.4%相比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处理后p21WAF1 转录水平上调.结论 丁酸钠可显著抑制人胃癌MKN-28细胞的生长,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上调p21WAF1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E组:对照组、UC组及低、中、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A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d;B-E组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d以制成UC模型.于造模第1、3、5及7天分别给C-E组小鼠以低、中、高剂量1,25(OH)2D3(50、100、200ng/只)腹腔内注射,A-B组予腹腔注射溶药载体无菌大豆油作为对照.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PS).于造模第8天,处死所有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结肠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4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DAI和HPS相比,模型组小鼠DAI和HPS明显增高(7.33±1.03 vs 0.33±0.52,12.00±0.63 vs 0.17±0.41,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1,25(OH)2D3干预后C-E组DAI(2.83±0.40、2.83±0.75、2.33±0.52)和HPS(10.83±0.98、7.50±0.84、6.67±0.5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2)模型组小鼠结肠IFN-γ(548.00±36.25)和IL-17(121.48±12.3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IFN-γ(76.68±14.19)和IL-17(31.89±4.19)(P<0.01),干预组IFN-γ(252.82±32.06、141.72±21.07、171.70±17.12)和IL-17(76.86±4.48、47.00±6.64、37.54±5.36)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IL-4(49.72±11.08)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89.83±6.97)(P<0.01),干预组IL-4(127.23±11.04、303.82±78.14、185.31±19.01)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25(OH)2D3有助于维持结肠黏膜的局部免疫平衡机制,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  相似文献   
73.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就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胰腺坏死进而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1-2].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迅速恶化演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成为SAP早期病死的主要原因.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是近年来胰腺炎研究的新领域.然而在哺乳动物中关于自噬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其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也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模型观察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ANP并发的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曲古菌素A(TSA)体外抑制人胃癌SOC-7901细胞凋亡及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以不同浓度的TSA(37.5、150、600ng/ml)处理后.用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AP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nnexinV/PI检测发现,不同浓度TSA可显著诱导SOC-7901细胞凋亡,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TSA干预前SGC-7901细胞DAP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不同浓度TSA处理SGC-7901细胞DAP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呈溶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TSA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DAPK1基因的低乙酰化状态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每组24只。模型组、血必净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重症SAP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制模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血必净4 m L/kg。假手术组打开腹腔,模拟上述操作,但不注射药物。模型组、血必净组于制模3、6、12 h随机取大鼠8只,假手术组同时间各取大鼠8只,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清ALT、AST。取血后处死,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p-STAT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必净组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期,且制模12 h明显高于制模3、6 h(P均<0.05);血必净组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同期(P均<0.05)。肝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血必净组肝损伤程度重于假手术组,但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组肝脏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血必净对重症SAP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TAT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6.
背景与目的:胃癌的发生基于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机制,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胃癌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多、最为深入的一种表观遗传学表达机制。DNA甲基化是一个可逆性过程。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是一种DNA损伤修复基因。本研究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与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患者外周血、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为76.7%(23/30),外周血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为63.3%(1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与胃癌组织中相似,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为治疗胃癌提供一个简便、快捷、可靠的途径,同时也为以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作为靶点治疗胃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我院在 1 0年内收治肝硬化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3例 ,占我院住院人数 0 3/万 ,是一种少见病 ,该病无特异性诊断 ,常在发生明显腹膜炎时小肠已发生广泛性坏死 ,临床存在延误诊断和失去手术时机问题 ,现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 :男性 ,50岁 ,肝硬化门脉高压 1 0年 ,脾切除并断流术后 9年 ,因左上腹持续痛 6天 ,加剧伴恶心、呕吐 1天入院 ,查体T :38℃ ,P :80次 /分 ,Bp :1 4 0 /1 0 5mmHg ,腹软 ,脐周轻压痛 ,无肌卫、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 ,腹部平片示 :小肠扩张性梗阻 ,可见二个小液平 ,B超示 :慢性肝病改变 ,…  相似文献   
78.
1 病例报告 男,49岁,农民。因上腹不适、纳差2月余入院。无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电子内镜示:胃窦部幽门前区后壁可见一隆起,突出于管腔表面,可见凹陷溃疡,如盘状,局部蠕动消失,提示胃窦部癌。活检病理示:胃窦部滤泡性胃炎。手术发现:胃窦部大弯侧,可见一约4.5cm×2.5cm肿块,上有二个溃疡,质中等,表面光滑,可活动,周围淋巴结无明显增大,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瘤位于粘膜下层,细胞核呈卵园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性,界限不清,细胞呈丛状排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激发CD40信号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胃癌细胞株AGS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作用后胃癌细胞株AGS的存活率,以选择最佳干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sCD40L最佳干预浓度作用后胃癌细胞株AG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sCD40L最佳干预浓度与胃癌细胞株AGS共育48h,基因表达谱芯片Affymetrix U133A 2.0检测胃癌细胞株AGS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sCD40L的最佳干预浓度为2μg/ml;与胃癌细胞株AGS共育48h后,sCD40L可使AGS细胞株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激发CD40信号前、后,胃癌细胞株AGS差异表达基因414个,其中上调基因209个,下调基因205个。表达水平显著改变的基因共45个(P〈0.01),其中表达上调基因38个,下调基因7个。结论sCD40L对高表达CD40的胃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AGS细胞差异基因功能涉及代谢、凋亡及信号转导等,且可能主要活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提示CD40信号对CD40阳性表达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190例NAFLD患者进行相应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文化程度、职业、体育锻炼强度及时间、就寝时间、既往史、家族史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食习惯、职业、体质量指数、学历与NAFLD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5.692,P=0.029)、年龄(OR=0.423,P=0.041)、职业(OR=0.698,P=0.008)、体质量指数(OR=3.939,P=0.003)、学历(OR=5.463,P=0.030)、饮食习惯(OR=9.235,P=0.039)是NAFLD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NAFLD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