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0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总结儿童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诱因与病例特点,并探讨儿童RM血液净化治疗与常规水化碱化治疗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9例RM患儿的临床特点、发病诱因、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特点;分析血液净化与水化碱化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儿童RM的临床特点较不典型.诱发RM的原发病中,最常见为感染性疾病(55.2%,16/29),其他为先天性及遗传代谢性疾病(17.2%,5/29),药物因素3例,中毒、糖尿病酮症、电击、剧烈运动、原因不明各1例.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明显升高,伴随电解质紊乱,以低钙、低钾、低磷为主.16例患儿(55.2%,16/29)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AKI组CK值明显高于13例无AKI组[(54 106±57 542) IU/L vs(16 507±13 284) IU/L,P=0.002].血液净化组(6例)CK清除速度更快,CK降低50%耗时血液净化组明显短于水化碱化组(11例)[2.0(1.5~2.5) dvs3.5(2.0~5.0)d,P=0.015];CK降至2000 IU/L以下耗时血液净化组短于水化碱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3.5 ~9.0)d vs 8.0(6.0~ 12.0)d,P=0.062].结论 儿童RM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AKI和电解质紊乱为常见并发症;血液净化治疗较水化碱化治疗CK下降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PICU收治的儿童中毒病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救治的127例(<18岁)中毒患儿病例资料,分为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分析2组不同特点。结果 7月是中毒高发月份。儿童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其中农村中毒发生率较城市高。所有中毒患儿中,意外中毒105例,1~3岁是意外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且男童发生率高。非意外中毒22例中,以学龄期和青春期为主要年龄段。药物中毒儿童66例,毒物以神经系统治疗药物为首,其次为精神障碍治疗药物,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非药物中毒儿童61例,毒物以杀虫(鼠)剂为首,中毒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2组呼吸机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3,P=0.931),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2,P=0.000)。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中毒组住院时间较非药物中毒住院时间短(t=2.326,P=0.024)。结论血液净化是儿童中毒救治的重要手段,呼吸支持为急性中毒患儿最终的治疗成功提供了保证。儿童中毒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73.
儿科急重症医学:挑战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对我国儿科急重症医学工作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手足口病[1]、汶川大地震、三聚氰胺[2-3]事件的序贯出现,都无可置疑地将儿科急重症医学工作者推上抗击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难性事件的前沿.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总结非血液病患儿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7月期间北京儿童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的21例非血液病患儿发生IPA的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确诊5例,临床诊断16例,其中急件IPA 13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8例.高危因素:确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6例,可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例;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5例;有肺部基础疾病3例;白细胞减少1例;3例患儿无明显宿主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所有的急性IPA患儿影像均可见双肺多发结节样或刚块状实变阴影,伴空洞形成,10例有"空气新月征".所有的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均可见单侧肺大叶实变伴有局部胸膜肥厚,实变区有空洞形成.微生物学检查:急性IPA和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痰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2.1%和22.4%.所有培养阳性的痰液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涂片均发现有大量典型的曲霉菌丝.病理学检查:3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行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均提示肺组织坏死,有肉芽肿性炎症,PAS染色找到曲霉菌丝和孢子.治疗和预后:15例采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卡泊芬净单用或联合应用,12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死亡,该3例患儿均发生肺外播散.6例患儿未接受治疗,均死亡.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寒战、高热、低钾血症和一过性的BUN升高.患儿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发生于非血液病儿童的IPA绝大多数有高危因素或环境暴露史,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的提示性.宿主(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表现是临床考虑IPA的重要线索,蕈复痰液病原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关键.早期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单用或联合用药可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5.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 患儿共572例。对每例患儿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 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 毒(HBoV)。结果 572例患儿标本中,444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77.6%。各种病毒中,RSV检出率最高,占48.3%,其次是RV(27.1%)和PIV(13.3% )。不同年龄组病毒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岁组检出率较高,≥ 5岁组病毒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组ALRTI病原谱有所不同,< 5岁各组主要是 RSV、RV、PIV,而≥5岁组则主要为RV、IFV、RSV。572例中,158例(27.6%)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毒,< 1岁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为40.2%,随年龄增长混合 感染率逐渐下降,≥ 5岁患儿混合感染率仅为14.0%。结论 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ALRTI患儿中,5岁以下者ALRTI的主要病毒病原是RSV、RV、PIV;≥ 5岁则主 要为RV、IFV、RSV。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影响危重症患儿鼻胃管置入长度的相关因素, 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对儿童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内置入鼻胃管的患儿连续性纳入进行观察, 遵照护理操作规范置入鼻胃管后, 通过X线观察测量胃管末段在胃内的位置、长度及形态。以鼻胃管插入长度为因变量(Y), 以患儿身长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56例危重症患儿, 其中男性101例、女性55例。身长与鼻胃管置入长度呈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Y=11.38+0.2371×身长(cm), R2=0.932。结论临床实践中应用此线性回归公式, 可较为准确预测危重症患儿鼻胃管置入长度。  相似文献   
77.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8.
79.
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危及生命的急性脑病,4岁以下儿童多见,多呈散发。ANE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ANE有遗传易感性,对RANBP2基因的探讨最多。本文主要就儿童ANE的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虽不常见,但常常致命。发热、腹泻、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皮肤坏疽性深脓疱是其特征性皮肤表现。合并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初始抗生素治疗不当是死亡的风险因素。早期诊断的关键是及早进行血培养和识别特征性皮疹。对可疑病例,初始抗生素治疗应覆盖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