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idkine mRNA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靶基因中期因子(MK)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54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的MK mRNA。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为阴性对照,11例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为阳性对照。结果:54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MK mRNA阳性率为61.11%(33/54),并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健康成人外周血则无一例出现阳性。结论: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Km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有望成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程度、转移、复发和监测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2.
RegⅣ基因在大肠癌中抗凋亡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egⅣ基因在大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体外抗凋亡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种大肠癌细胞系中RegⅣ基因的表达,通过MTT法分析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4种大肠癌细胞系(HT-29、Caco2、Sw480和Lovo)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评价RegⅣ基因的抗凋亡作用。结果RegⅣmRNA在HT-29细胞系高表达,Caco2细胞系较高表达,Sw480细胞系较低表达,Lovo细胞系不表达;RegⅣ蛋白在HT-29细胞胞核和胞质内表达阳性,Lovo细胞胞核和胞质表达阴性,Sw480细胞胞质内表达阳性,Caco2细胞胞质内表达弱阳性。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4种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Lovo>Sw480>Caco2>HT-29;用20μmol.L-1的姜黄素处理24 h后,4种细胞系的凋亡率大小依次为Lovo>Sw480>Caco2>HT-29。结论RegⅣ基因高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可能有关;RegⅣ基因在大肠癌中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候选抑癌基因DLC-1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结肠癌细胞株DLC-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DLC-1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HT-29和LoVo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和亚硫酸氢盐修饰DNA测序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分别用0、5、10 μmol·L-1浓度的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处理DLC-1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状态细胞后,再检测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和LoVo中DLC-1 mRNA呈阳性表达,HT-29中的表达呈阴性表达;CaCo-2和LoVo细胞DLC-1基因启动子区域未发生甲基化,而HT-29出现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经5氮杂胞苷药物干预后,HT-29结肠癌细胞的DLC-1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结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DLC-1基因表达沉默与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4.
对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这一复杂过程的基因调节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策略,目前已成为癌细胞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1988年由Steeg等[1]首先发现的nm23基因,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1~21],故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对肺癌、乳腺癌、肾癌等作了许多研究和报道,但对消化道肿瘤的研究尚不深入,为提高对nm23基因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认识,笔者拟就消化道肿瘤nm23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m23基因基础研究Steeg等[1]用消减杂交分离方法从不同转移潜能的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株中克隆到一种抑制肿瘤转移的…  相似文献   
65.
增液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78例甘肃省中医院(730050)黄培林甘肃省肿瘤医院(730050)陈汝贞临床资料本组7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1例;年龄在3~61岁;既往有手术史者71例:曾行阑尾切除术者16例、肠梗阻手术17例、胃穿孔修补术9例、...  相似文献   
66.
戴建国  黄培林 《现代医学》2006,34(6):379-382
目的 通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size-hydroxyapatite,nHA)的毒性检测,初步探讨生物材料分子生物相容性研究的必要性.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及彗星电泳检测nHA的毒性.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不同浓度的 nHA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MTT实验表明nHA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无毒,与生长良好的L-929细胞形态观察结果相符合;彗星电泳结果显示随 nHA浸提液浓度和时间的递增彗星率逐渐增大.结论 nH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但对L-929细胞DNA可能有损伤作用,提示可能有遗传毒性作用,因此检测纳米材料分子生物相容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7.
结肠癌细胞上调脐静脉内皮细胞EMMPR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对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表达的影响,以及EMM-PRIN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建立结肠癌LoVo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模型,并设HUVEC单独培养对照组,培养36 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内皮细胞EMMPRIN的表达.结果:共培养组HUVEC形成大量管样结构,且EMMPRIN的表达明显强于HUVEC单独培养对照组强.结论:结肠癌细胞上调HUVEC EMMPRIN的表达,并诱导HUVEC管样结构的的形成,EMMPRIN的表达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背景与目的 恶性肿瘤在其早期阶段即可能发生微转移,由于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数目极少,常规的检测手段不易发现,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使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本研究联合检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CK20、CK19、CEA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法分析8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20、CK19、CEA mRNA表达情况;另取15例食管癌组织为阳性对照,15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阴性对照.结果 8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阳性表达率为34/83(41.0%),CK19阳性表达率为30/83(36.1%),CEA阳性表达率为40/83(48.2%);三者至少一项阳性的表达率为61/83(73.5%).15例食管癌组织中CK20、CK19、CEA阳性表达率100%,15例阴性对照组外周血CK19、CEA阳性表达率均为2/15(13.3%);CK20阳性表达率为1/15(6.6796).CK20、CK19、CEA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有无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CK20、CK19、CEAmRNA可作为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靶基因,联合检测CK20、CK19、CEA可增加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检出率,CK20、CK19、CEAmRNA同时表达可增加实验结果特异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系Y1皮质醇合成及其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StAR的变化.方法 50U/ml的TNF-α或(和)10-9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不同作用时间处理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系Y1.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数目,放免法检测细胞皮质醇合成水平,RT-PCR检测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相关基因(StAR)的表达变化.结果 50U/ml TNF-α或(和)10-9mol/L ACTH处理Y1细胞不同时间,发现TNF-α和ACTH共同作用后,皮质醇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5),StAR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TNF-α单独作用时对皮质醇合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StAR mRNA表达也无明显改变(P>0.05);ACTH单独作用时Y1细胞皮质醇的合成明显升高(P<0.05);StAR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TNF-α与ACTH共同作用通过抑制StAR表达进而抑制皮质醇合成能力;而TNF-α单独作用无明显抑制作用,ACTH单独作用后其表达量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植入H22淋巴转移模型的靶向浓聚及对淋巴转移治疗的潜能和间质植入SD大鼠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KM小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2组,瘤体内分别植入1枚32P-CP-PLLA和注入胶体32P-磷酸铬(32P-CP)。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观察荷瘤鼠体内生物分布及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SD大鼠20只,74 MBq/只,γ相机韧致辐射显像,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血清CD3、CD4、CD8表达水平。结果:体内生物分布示植入32P-CP-PLLA粒子在瘤体内未发生移位。MR扫描示粒子椭圆形低信号区。γ相机韧致辐射显像示植入粒子组放射性分布持续局限浓聚于植入点。SD大鼠肝脏粒子组免疫力3 d开始降低,7 d最低,14 d恢复正常。肌肉粒子组大鼠免疫力14 d略降低,其余时间正常。肝脏32P-CP组免疫力3 d时降低,7 d降到最低,持续30 d恢复正常。结论:32P-CP-PLLA粒子组织靶向定位明显优于32P-CP,对淋巴转移治疗具有一定的潜能。32P-CP-PLLA植入肌肉组织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植入肝脏免疫功能一过性轻度降低;同等活度的32P-CP肝脏间质注射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损伤,持续约4周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