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命门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经<难经>发挥,后世医家的不断探讨、研究,至宋明时期发展至鼎盛,从而形成了重要的命门学说.但历代医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和学术思想出发,对命门认识不尽相同,尤其是对命门位置则更是各执己见.  相似文献   
62.
长久以来,术语的歧义一直困扰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现代语言学的语义分析方法可能会有帮助。本文拟以“疏泄”这个术语为例,考查其在古今中医文献中的用法、意义及其演变过程,通过源流的梳理和语义的分析,做一番澄清概念的尝试。  相似文献   
63.
探析了《黄帝内经》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指出以生命为本的医学本质观、以人文关怀为本的医学目的观、“救世济人”的医学价值观是《黄帝内经》医学人文观念的具体表现,而医者精研医理、态度严谨、仪表端庄及亲切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中的要求。认为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中的人文精神,对于我国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研究和重塑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构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之前,请大家谨记的是:“方证”划分证候法是与脏腑及其它证候划分法不同的一种“证候”划分法。“方证”划分证候法与其它证候划分法存在“交叉”关系。“方证”划分证候法自身对证候划分亦存在“交叉”关系,或者说方证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研究方证的目  相似文献   
65.
对逍遥散临床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中医学在其二千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理学思想的影响 ,且经过不同时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拓展 ,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临床主要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进行辨证论治 ,而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因此 ,为了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为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纳入到中医学中 ,必须进行证的研究。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产生了许多不是针对疾病而是针对病人证候的名方 ,如六味地黄丸 (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有人统计可以治疗疾病 (症 ) 4 35种 ;血府逐瘀汤 (出自《医林改错》) ,…  相似文献   
66.
我们可以先行构建如下的推论:如果“逻辑”是任何人、任何学科都要遵守的,那么,只要从事中医研究的是人、中医是一门学科,他们/它就必须要或应该遵守“逻辑”。如果《伤寒论》的研究应该遵守“逻辑”,那么《伤寒论》的研究就能够遵守“逻辑”,这是由著名的“康德原则”———“  相似文献   
67.
在张仲景的著作中记载着的一些有关"治疗方法有先后缓急之分"的条文:<伤寒论>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相似文献   
68.
浅谈集对分析在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医学的渗透,中医学中广泛存在着不确定性,其精髓也往往很难把握,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成为中医界乃至整个科学界关注的问题.集对分析是一种用联系数a bi cj统一处理模糊、随机、中介和信息不完全所致不确定性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既确定又不确定的同异反系统进行辨证分析和数学处理.从量的角度去探讨中医证候,将集对分析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是从系统层次的角度,领会中医学不确定性的本质,有可能会很大程度地推动证候规范化和中医客观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9.
《扫叶庄医案》为清代著名医家薛雪所著.薛雪(1681 ~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清代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薛氏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且善拳勇.后因母病而究心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而两不相能[1].平生擅治温热疾病,著有《医经原旨》《湿热条辨》《扫叶庄医案》《温疟论》《日讲杂记》等,均刊刻于世[2].  相似文献   
70.
中药柴胡是临床常用解表药,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用.主治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