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张仲景的合方理论。方法以文献学、数学的方法,分别探讨张仲景合方的动机与目的、合方的依据、合方的原则,合方中方与方间的“七情”关系,合方的功效,合方“先煎后合”与“先合后煎”之异同。结果合方动机与目的除获取更好的临床疗效外尚存在信仰和经验的问题;合方的依据是依据证候与病机;合方的原则是增效与减毒,合方中方与方间在比重上起码存在着主辅、对等关系;从方与方间的相互作用来看可能存在着类似中药配伍的“七情”关系;合方的功效将产生相加、协同与拮抗;合方“先煎后合”与“先合后煎”的不同制备法将影响合方的疗效。结论合方是方剂发展的另一条路,是方剂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合方能够拓广现有方剂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是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何廉臣的代表著作。该书为何氏搜集当时全国90位名医的验案300余则分类汇编而成。书中内容以急性外感热病的中医治疗为主,并附以何氏按语进行点评,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价值。为了更好地学习《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笔者将该书的学术特色归纳为"专注外感,资料宏富"、"格式统一,记录翔实"、"按语精当,画龙点睛"3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4.
葛根入肺经膀胱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葛根是临床常用解表药,味甘、辛,性凉。功效为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但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1]以及《中华本草》[2]《中药大辞典》[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等中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一种美学观,和谐思维是一种美学思维。和谐也是科学美最本质的特征,科学和谐美是“匀称”“有序”“多样性的统一”“矛盾的协调”,更是“天人合一”。爱因斯坦认为:世界是内在和谐的,反映世界客观规律的科学也必定是统一与和谐的;揭示这种和谐是科学的巨大飞跃,是对科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法、"百会透曲鬓""焦三针""颞三针"等4种针刺方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探讨,分析了纳入临床研究文献的篇数、作者数和期刊的影响因子。方法采用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率或构成比的方法对收集的4种针刺方案研究文献篇数及纳入的文献篇数、纳入文献的作者数、文献所涉及的期刊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占收集的文献篇数比率较低,分别为"焦三针"0.15%、"醒脑开窍"针法0.27%、"百会透曲鬓"1.79%、"颞三针"1.3%;作者数为3个以上者所占比率较高,分别为"醒脑开窍"针法50%、"百会透曲鬓"针刺方案50%、"颞三针"针刺方案62.5%及"焦三针"针刺方案30%;杂志影响因子0.5以上者,以"醒脑开窍"针法、"百会透曲鬓"所占比率高,分别为"醒脑开窍"针法40%、"百会透曲鬓"50%、"颞三针"针刺方案12.5%、"焦三针"针刺方案10%。结论建议今后4种针刺方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尚需重视多中心合作,采用国内外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重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学术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医病因学说发展史及病机、病理、因果关系、辨证求因等方面,探讨了痰饮与瘀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为痰饮、瘀血不属病因学范畴,应将其归属于病机病证中去。  相似文献   
8.
将气作为中医的基本概念,是中医界普遍的"常识"。但对其本身的解释与理解已经脱离了它作为掌握人体的媒介的目的,已呈现貌合神离的地步。本文从气功能的角度探讨气的本质与原型。  相似文献   
9.
浅谈孔伯华对湿热之邪致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伯华(公元1884~1955年),名繁棣,别名不龟手庐主人,山东曲阜人.少年随祖父学医,25岁始悬壶于京师,后被称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因诊务繁忙,无暇从事专门著述,其学术思想在其弟子们整理出版的<孔伯华医集>中有较全面的体现,书中收集了大量孔伯华的医论和医案、医话.  相似文献   
10.
何廉臣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春秋七十,锐意岐黄死而后已 何廉臣(公元1861~1929年),名炳元,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何秀山为绍派伤寒名家,何氏从小耳濡目染,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后经两次乡试失利,最终弃儒而专志于医.起初,他从同邑沈兰垞、严继春、沈云臣等医家研习医理.越三年,对于<内经>、<伤寒>等经旨渐有所悟,学习金元四大家之学,亦有所心得.之后,又随名医樊开周临证3年,悉心汲取老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留心于明清各家学说研究.此后,虽于临证中颇多获效,然犹有不效者,使其深感学识不足,医术仍未臻至境.于是,他决计放弃诊务,离绍出游访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