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中医医案是医生对所诊治病证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真实记录,是对疾病辨证、分析、治疗过程的真实记载.从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医医案看,数量相当可观,成为中医学术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阴阳自和”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文  鲁兆麟 《北京中医》2007,26(7):400-401
张仲景不仅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还对养生康复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的“阴阳自和”理论,内涵丰富,认识深刻。文章结合历史背景对张仲景“阴阳自和”观的内涵、渊源、方法和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术流派演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学派的研究对中医学术思想的沿革、发展 ,对医家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 ,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应恰当对待[1] 。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对学派的提升和研究 ,达到对当时学术发展窥一斑而见全貌的目的 ,如永嘉医派[2 ] 的推出和研究便是如此 ,她让人们了解到宋室南移后 ,与动荡的北方河间、易水学派相竟的同时 ,丢掉中原偏居一隅的南宋地区 ,孕育了一个同《局方》如影随形的永嘉医派 ,并由此反映出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术发展的全貌。1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回溯自纪晓岚“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点的提出 ,始肇启了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至任应…  相似文献   
14.
“营卫失和”是祖国医学对疾病病理变化的一种认识,又称为“营卫失调”、“营卫不和”。营与卫的概念,“内经”中论述最详,但“营卫失和”这一概念,则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仲景提出:“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这三种情况,均用桂枝汤治疗,并  相似文献   
15.
16.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河北真定(今河北保定)人,是金元名医张元素的高足,对中医脾胃学说很有贡献,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后世称其为补土派的创始人,系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辨证治疗,多从脾胃入手,善用益气升阻泻火之法,创立甘温除热之法,对明清医家  相似文献   
17.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受到完素学术思想影响,重视邪气为病,对中医的治法作出了贡献。他在临床上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观点,认为人身之病都是邪气之所为,因此祛除病邪是治疗疾病的首要环节,提出以汗、吐、下三法包治百病。因此,后世推崇张从正为攻下派的代表医家。张氏认为,人身之病,皆邪气之所为,或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均可使  相似文献   
18.
被忽视的中西医汇通大家祝味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近代名医祝味菊著作《伤寒质难》中的学术思想,指出其关于中西医汇通方面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尚未引起中医界足够的重视。祝氏以《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为例,指出中医治法的本质为顺应或增强人体的自愈、自调节能力。其中,人体的阳气是人体患感染性疾病时主要的自愈能力,因此祝氏在治疗时重视扶阳,擅用附子等温热药物。此外,祝氏将外感内伤病的中医辨证概括为“五段八纲”。总之,在中西医汇通史上,祝氏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对于指导临床思维和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首有效方剂应该具有明确的功效与主治,也就是说这首处方应该有意义。方剂的意义体现于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这首或组成这首方剂,以中医理论而言这一情况即是“证候”,方剂能够治疗的“证候”即是方剂的意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方剂,其功效主治不过是一个语句要表达出的某种意义;从  相似文献   
20.
台湾早期移民对于本土药物的了解与使用 ,除了原住民所惯用之药物之外 ,本土药物应是于康熙年间已有相当的研究记录 ;《诸罗县志 (三 )》[1] 记载着几项本土生产的药物 ,并且有其使用说明 ,如下表 :药名说       明功   能薏苡仁一名米 ,谓坚硬赣强之意。一名回回米 ,一名薏珠子 ,北路产颇多 ,而粒差小。土番名之曰禾榛马援在交趾 ,尝饵薏苡以胜瘴 ,呼为珠 ;载其种还 ,人谗以为珍珠又名禾珠 ;以其与禾并栽也 (详见〈外纪〉)能健脾益胃天门冬 蔓生。结根如指。山海经所谓冬。尔雅 :“髦颠棘”郭璞注 :“细叶有 ,与麦门共称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