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六味地黄丸方证及病因病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鲁兆麟 《中医药学刊》2003,21(3):438-441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等症,其主治症状达100多种,但诸医家较为公认的是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肾虚证,其中包括肾气、肾精、肾水等虚损。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但其根本则是一致的,即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重要方剂,在肾虚的基础上,又各自有所发挥。如肾阴亏损则虚火上炎而致的虚火;肾阴不足则痰火内生;肾肝同源而致肝肾不足;脾肾主水液,肾虚无以化水,脾虚无以健运,六味则可脾肾并补。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法、"百会透曲鬓"、"焦三针"和"颞三针"等4种针刺方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探讨,分析纳入的以往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设计的情况.方法:采用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使用率或构成比的方法对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随机、对照、盲法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采用随机分配方案的文献所占的比率,"醒脑开窍"针法为50%(5/10)、"百会透曲鬓"针刺方案为100%(符合录入要求的仅有2篇,尚待进一步研究)、"颞三针"针刺方案为50%(4/8)、"焦三针"针刺方案为40%(4/10);采用对照的文献所占的比率,"醒脑开窍"针法为60%(6/10)、"百会透曲鬓"针刺方案为100%(符合录入要求的仅有2篇,待进一步研究)、"颞三针"针刺方案占75%(6/8)、"焦三针"针刺方案占70%(7/10);4种针刺方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文献均未采用盲法.结论:今后4种针刺方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中,需重视采用随机、对照和盲法等设计方法,使临床研究的各组问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比性、减少抽样误差,而且尽量克服来自研究者或受试者的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23.
命门学说奠基于《难经》,发展成熟于明代。在命门学说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道家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冯丽梅  鲁兆麟 《陕西中医》2007,28(3):311-313
目的:分析我国医学流派时空变迁。方法:选取任应秋主编的《中医各家学说》五版教材,对七大医学流派进行分析。结论:我国医学流派时空变迁呈现宋以前—宋金—明清,由北—北南—南的发展趋势,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医学流派的时空发展,其与我国经济、文化变迁发展轨迹相一致,医学学术思想变迁与气候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5.
命门探源     
关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难经》《内经》命门说深受哲学界水火之争的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难经》命门学说起源于“水生万物说”。两种观点均有不尽完善之处。考明代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阐述,知医家的命门学说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而道家的“玄牝学说”则肇始于春秋《老子》。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从文献学和临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中药石膏的药性,包括微寒、寒、大寒以及微寒与大寒并举,指出当前药典、辞书、教科书等将石膏药性单列为大寒,既不符合对石膏药性认识的历史沿革,更与临床应用不尽吻合,其石膏药性应以微寒为宜。  相似文献   
27.
《内外伤辨惑论》是金代著名医家李东垣的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衣食不保、寒病高发的年代。当时医者多照搬仲景《伤寒论》方药,但忽于《内经》的基本理论,没有结合时代的具体情况,缺乏对疾病系统而全面的考量,常误辨误治内伤与外感,造成夭折无数。李东垣在全面领会《内经》与《伤寒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老师张元素和自己丰富而成功的临床经验,对外感和内伤疾病进行系统论述,提出无论外感、内伤皆与脾胃有关的独到见解,形成“补土”学派,发展了中医临床医学,为后世诊疗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该书共分三卷,并将疾病分…  相似文献   
28.
中医美学研究目前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用自然科学美学理论、方法阐述中医奥秘[1];以“医学人体美”为中心探讨美学原则在中医骨伤学、皮科学及护理学、预防医学中的应用[2];以及用美学原理直接服务于中医美容[3]。可见中医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尚不明确和统一,此外,中医美学现今仍未得到中医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明确中医美学研究的核心,深入思考中医美学研究的重要性,深化中医美学研究,用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审视中医学,进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就显得尤其必要。本文就科学美学在中医研究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1科学美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科…  相似文献   
29.
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丁甘仁医案》的学术特色,为学习与临床应用该论著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分别从学术思想、用药特点、临床经验方面探讨《丁甘仁医案》的学术特色。通过分析认为,《丁甘仁医案》的学术特色归纳为4个方面,分别为善用经方,辨治伤寒杂病;重视六经,倡导寒温融合;用药清灵,主张和缓醇正;辨治喉痧,着重分清气营。《丁甘仁医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0.
1前言韩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经典学派和四象学派。所谓经典学派就是以《东医宝鉴》、《内经》、《伤寒论》等东医和中医经典著作为基础的既存的韩医学。经典学派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自然界、对人体生理病理机理的认识,对病因、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的认识等,均与中医学理论相似,有关脏腑论和营、血、卫、气、精、神、津液等生理机理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尤为相同。而四象学派则是以19世纪末朝鲜李济马(号东武)的《东医寿世保元》为标志,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辨象施治为主要内容的独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