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以下简称《症状鉴别学》)是我国第一部从症状学的角度,对中医辨证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的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诊断学研究的新进展。认真研读受益匪浅,简单评述如下: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有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学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鉴别诊断学》(包括《症状鉴别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疾病鉴别诊断学》)是从症状学、证候学、疾病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2.
中医证候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证候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指导着中医学对疾病表现及其发生的认识,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建国以来,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对证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相继开展了证候规范化、证的实质和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大量中医辨证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证候是对人体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2003年SARS防治研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证候概念的长期不统一与证候诊断的长期不规范,已经成为中医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与中医走向世界的瓶颈.证候的概念与诊断,既是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临床应用问题,是联系二者的重要桥梁,有可能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突破口.以往的辨证相关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5.
辨证拾遗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凡例中说:“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三大关键”,“三者之中识证尤为重要”,“若识证不明,开口动手便错矣”。足见辨证又是辨证论治的核心问题。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体会,错误之处请予指正. 什么是证这是辨证中首先要问答的问题。证(候)的定义似可拟为:证是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性、病位、临床主要症状及邪正斗争  相似文献   

6.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包含了辨证和辨病,二者是有机整体,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已经有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具体论述,朱肱在其 《活人书》 中更详细阐明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特点与方法,对指导中医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1辨证论治的含义《玉篇》云:“证,验也。”《增韵》云:“证,候也。”《辞源》解释:“证,亦供证据之意”,如《晋书·范宁传》“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说文解字》有“言登,告也,从言,登声。”段玉裁注曰:“今俗以证为言登验字。”可见“言登”是本字,“证”是假借字,而“症”字始见于宋代,是由“证”字演化而来的一个俗字,如《辞源》说:“症俗字,读如正,病之征验也。”既往“…  相似文献   

8.
从"证""辨证论治"术语的提出,分析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发展,探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研究进展和证素辨证等新辨证方法的产生及发展。结果显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疾病的改变,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建立辨证论治新体系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证候及其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是中医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规律,而证候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特有的概念,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临床根据。1证候1.1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内外环境反应的、以临床病理功能变化为主的综合表现。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认识生命活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它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及多样性特点,它以辨证论治的形式密切联系着临床实践和药物研究。1.2证候的内涵证候是从人体内部阴阳失调之状态、正邪…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证候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阐明中医学的科学内涵,证候实质是关键,证候实质的研究应以证候的规范化为基础,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是证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医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以传统规范为依据,按照制定规范应有的要求,以四诊资料及客观指标为立足点,以临床实践为准绳,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多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对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证候的标准、证候的时相性、证候的本质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制定出证候的标准化规范,对指导辨证论治和促进中医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中医学规范化、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它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一步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讲好《伤寒论》这门课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继承和发扬仲景学说,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就此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对《伤寒论》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课程,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院已开办了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大专班,学生层次比中专要高,原先中专层次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专学生的学习要求,为适应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一、探讨切实可行、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诊断和处理疾病时的思考方式。辨证论治则是中医诊治疾病时独具特色的理论原则。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确立过程,谈谈中医临床思维中的几个问题。 一 辨证论治的规点,尽管早在《内经》中就初步建立,但真正指导临床者,首推仲景。他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诊治疾病时必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理论原则即是辨证论治的最初概括。  相似文献   

14.
辨病辨证并治是中医经典的诊疗模式,由《伤寒杂病论》确立。病因病机是疾病的本质,辨病治疗是围绕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治疗。证是疾病的症状,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个同时出现。辨证治疗即是应用方药针对症状的直接治疗,辨病辨证并治强调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同步进行。现代中医界确立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实质上是辨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中医学的发展应该回归经典,传承精华,从恢复“证”的本义做起,提倡辨病辨证并治精神。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也存在其不足和待完善之处。通过病例分析认为,既要重视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又要重视现代科技和思维对揭示疾病的作用,在临床中有时可采取无“证”求“证”,有“证”舍“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才有望不断完善、充实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无论是五脏辨证还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都是根据症状来的。辨证是论治的依据,“证”辨得准确与否,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无论是六经辨证,还是脏腑辨证,都要重视“证”的获得,即重视临床上患者整体的综合的直观的症状反应,而不应过分着眼于对病机的思辨和对西医微观检查的依赖,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著我国最早的一部阐述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斯书的问世,为祖国医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伤寒论》中辨证用药,到处都贯串了唯物辩证的思想。兹仅就对麻黄汤证及其两个变证之辨证论治的研究认识,叙述如下,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杂医”等内容,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临床诸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四十年来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中医学开展了多学科、多层次地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 ,中医临床实践经历了临床个案总结、经验总结、临床回顾总结、临床对照试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过程 ,开展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研究。促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 ,并逐步形成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疾病分期分型论治与微观辨证论治相结合、同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等独特的医学诊断模式与治疗方法 ,在提高临床疗效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1世纪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杂医”等内容,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临床诸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