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及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主要为芍药苷)和E(主要为总黄酮)配伍(重量比为1:2)是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相关基因表达有影响.方法将VSMC正常培养液、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辛伐他汀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有效组分D和E配伍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等分别作用于VSMC,采用MTT染色法检测VSMC生长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c-myc mRNA表达.结果 VEC损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VSMC后,与正常培养VSMC相比,细胞生长活性明显增加(P<0.01),细胞c-myc mRNA表达增强,有效组分D、E配伍与VEC损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VSMC后,与模型组相比,细胞生长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c-myc mRNA表达减弱.结论气血并治方中有效组分芍药苷和总黄酮配伍可以拮抗ox-LDL诱导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引起VSMC增殖及c-myc mRNA表达增加,气血并治方防治AS的作用可能与方中有效组分芍药苷和总黄酮配伍抑制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引起的VSMC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中有效组分D(主要为芍药苷)和E(主要为总黄酮)原方配伍、D和E优化配伍,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正常VSMC培养液、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辛伐他汀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有效组分D和E原方配伍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有效组分D和E优化配伍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作用于VSMC,采用MTT染色法检测VSMC生长状态,流式细胞仪测定VSMC细胞周期.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VEC损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VSMC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P<0.01)、S期细胞数增加;与VEC损伤条件培养基组相比较,气血并治方中有效组分D和E 原方配伍组(终浓度为1 mg/L)、D和E优化配伍组(终浓度为1 mg/L)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减少,作用和阳性药辛伐他汀组相似.结论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不同配伍能有效地抑制VEC损伤条件培养基诱导VSMC增殖,气血并治方防治AS作用机理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及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主要为芍药苷)和E(主要为总黄酮)配伍(重量比1:2)是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MAPK、PKC活性和胞内Ca2 荧光强度有影响.方法将VSMC正常培养液、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辛伐他汀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有效组分D和E优化配伍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等分别作用于VSMC,采用β-放射活性法测定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内的Ca2 荧光强度.结果 VEC损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VSMC后,与正常培养VSMC相比,细胞MAPK、PKC活性明显增加(P<0.01),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增加;有效组分D和E配伍作用于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培养的VSMC后,与模型组相比,MAPK及PKC活性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降低.结论气血并治方中有效组分D和E优化配伍可以拮抗MAPK、PKC活性和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的增加,气血并治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来自两方面:美洲印第安人和西班牙征服者。两种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墨西哥独特的传统医学.在西班牙人入侵以前,中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的一部分一直以从事农业为生。健康和自然、宗教观念联系在一起。阿兹特克人将其称为人和自然的和谐。他们认为,疾病是神对犯罪的惩处。平衡失调会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西班牙人入侵后带来了希腊医学的体液理论:血、痰、黑胆汁和黄胆汁,四者平衡意味着健康,于是体液理论和当地存在的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寒热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前,缅甸存在四种传统医学,首先是德沙那(Desana)医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佛教教义和一些自然现象,例如热和寒。其次是贝西加(Bhesijja)医学,来源自印度草药医学。第三是内卡塔(Netkhatta)医学,它的理论基础是黄道十二宫、星辰、生辰八字等。第四是维加达拉(Vijadhara)医学,它崇尚打坐和炼丹术。缅甸传统医学使用草药、占卜、宗教医师疗法。自古以来,缅甸产生过一些有名的医家。糖尿病、高血压、疟疾、结核、腹泻和痢疾是缅甸国内主要病种,这也是传统医学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NO)和交感神经(SN)在心脏生理病理变化和经脉经穴的功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心脏和经脉经穴,从NO在心血管生理和病理变化中的效应,SN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NO的中枢调节部位及其调节心血管功能活动的介导物,以及药物和针灸对NO效应的影响等,系统地分析了NO和SN在心血管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的发生机制。经总结发现,NO和SN在干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过程中,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涉及脊髓和大脑中枢核团;SN和血小板介导了NO对心血管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药物治疗或针刺心包经穴位可通过调节外周血或心肌组织中NO和NO合酶(NOS)而发挥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并在针刺经穴后,可以显现经穴组织中NO的特异性变化和经穴组织中NO变化的循经特征。经分析以往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基于SN介导NO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开展经穴-脏腑相关的双向性效应规律和机制等的研究较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大鼠心肌不同状态下,体表相关经穴和非经非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特异反映规律。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1日组、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经穴组和低频电针非穴组,每小组各10只。行干预后,即刻以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分别观测各组各检测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心肌缺血时,模型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区皮肤血流随之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对非穴能较为特异地反映大鼠的心肌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心包经上不同经穴血流灌注量的影响及治疗1次和治疗3次效应的差别,探寻低频电针经穴和非穴调节心肌损伤后对相关经脉不同穴位反映的影响及治疗次数的干预效应。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日组和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组和非穴组。于电针治疗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分别观测各组各检测区域即刻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心肌缺血时3个穴区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频"内关"治疗1次时"内关"和"郄门"穴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低频电针"内关"穴治疗3次时"内关""郄门"和"天泉"穴血流灌注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鼠心包经上"内关"穴血流灌注量更能特异性反映大鼠心肌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梳理高频电针相关文献,旨在分析高频电针刺激经穴与非穴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相关书籍及CNKI文献库,采用文献逻辑学方法,对所查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阐述高频电针的作用机理;归纳高频电针在各系统中的应用;总结高频电针刺激穴位与非穴的应用;阐述高频电针刺激后体表穴位的反映。结果:查阅CNKI文献库文献近300篇,初步总结出了高频电针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穴位与非穴的研究以及体表穴位的反映。结论:以高频电针作用机制为基础,阐述了在各个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优势,并且通过对比穴位与非穴的治疗效果,结合体表穴位的检测结果,可以推断机体内在状态,从而为经络-脏腑相关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脏疾病发生时出现室速和室早等重度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温针灸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等作用,提示温针灸可能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本文旨在通过对温针灸临床作用及机理、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预温针灸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探寻温针灸介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时机,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