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目的研究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人成骨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形态;采用Gomori改良钙钴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的表达,进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鉴定。细胞传至第2代时,按继续培养条件的不同将细胞分为缺氧组(氧分压〈4.8kPa、氧容积比〈5%)和常氧组,在传代培养24、48、72h时分别收集2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VEGF和BMP-2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以平均灰度值表示,平均灰度值低示表达水平高。结果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可表达ALP和OCN,初步确定经体外培养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成骨细胞。在培养24、48、72h时,缺氧组成骨细胞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常氧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3.53±7.38 vs 141.21±6.03、116.45±6.34 vs 138.37±5.04、108.11±5.37 vs 136.65±6.54,均P〈0.01),且缺氧组成骨细胞VEGF表达水平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缺氧组成骨细胞BMP-2表达水平在培养24h时明显高于常氧组(平均灰度值为143.28±2.82 vs 146.91±2.06,P〈0.01),而在培养48、72h时与常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可诱导成骨细胞VEGF的表达上调;而缺氧延长则不利于成骨细胞BMP-2的表达。缺氧对VEGF和BMP的早期表达调控可能与骨修复的启动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内皮素含量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RIA)测定了4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伴有并发症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低于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内皮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且随着并发症的增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事也随之降低而ET的含量随之增高。结论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含量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预知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5.
股骨头松质骨样本空间结构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股骨头坏死和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研究中,股骨头松质骨的空间结构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介绍一种对股骨头松质骨样本的骨小梁的空间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评价的方法。方法对8个犬股骨头的松质骨样本进行硝酸银染色和白色聚酯包埋后,逐层连续断面切除,利用数码CCD镜头连续采集断面图像,获取样本断面的二维图像,利用计算机软件二值化图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松质骨小梁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形,对样本进行三维评测,指标包括骨体积分数(BoneVolumeFraction,BVF,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onesurface/bonevolumeratio,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number,Tb.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spacing,Tb.Sp)、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ModelIndex,SMI)。结果用本方法可以获得了清晰的骨小梁三维结构图,图像空间解析度10μm×10μm×10μm。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相比,骨小梁的BV/TV、BS/BV、Tb.Th、Tb.N和Tb.Sp、SMI之间存在差异(P<0.05),样本的上半部分结构致密,BV/TV较大,而Tb.Sp较小(P<0.05),小梁结构也表现为板状模型。结论距离股骨头上关节面的深度不同,股骨头的空间指标也随之出现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由于骨库的建立 ,异体骨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 ,我国许多地区和科研机构相继建成了规模不同的骨库 ,缓解了骨源的紧张状态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包括对骨库管理混乱 ,从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资质 ,骨库硬件设施过于简陋 ,制备程序不标准 ,无相应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等。但由于骨库产品的特殊性 ,既不属于医疗器械 ,也不属于药物类 ,因此目前尚无出台此行业管理规定。为保证骨库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规范行业标准。本刊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拟定了一个《关于骨库管理认证和建议》 ,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7.
藻酸钙凝胶为载体体外短期培养羊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成年羊软骨细胞移植前体外短期培养的生物学性状。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1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取成年山羊关节软骨,酶消化法得到原代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选用培养的第2,3代羊关节软骨细胞与12g/L海藻酸钠混合,种植密度为2&;#215;10^9L^-1,将102mmol/L氯化钙溶液滴入软骨细胞藻酸钠悬液,形成藻酸钙软骨细胞凝胶,用软骨细胞培养液培养。②3,6,9,12d分别取凝胶,测定DNA、蛋白聚糖含量,并行苏木精-伊红、藩红花O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藻酸钙凝胶中细胞的光镜形态学观察:软骨细胞在藻酸钙中呈丛状或球状生长,细胞在整个培养过程维持球形状态。②复合软骨细胞的藻酸钙凝胶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群增多变大;藩红花0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周围存在不断增大的橙红染区,提示软骨细胞分泌蛋白聚糖含量持续增加。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③软骨细胞藻酸钙凝胶培养过程中DNA及蛋白聚糖含量的测定:随时间的延长,DNA的量逐渐增加,说明藻酸钙中的软骨细胞在不断增殖。藻酸钙中软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基质蛋白聚糖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象征着软骨细胞表型的稳定。结论:成年羊软骨细胞在藻酸钙中短期培养生长增殖良好,藻酸钙能保留羊软骨细胞表型,具备植入体内的条件。  相似文献   
68.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样本结构的Micro-CT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Micro-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对正常人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松质骨样本进行三维评价和比较。[方法]对6位正常人(正常组,27~36岁)和9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骨折组,70~78岁)的股骨头松质骨样本进行DEXA检查,获取骨矿物密度数据。行Micro-CT扫描,得到松质骨小梁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形,并进行三维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股骨颈骨折病人股骨头负重区样本的骨小梁结构在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S/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骨小梁数目Tb.N、结构模型指数SMI和骨小梁模型因子Tb.Pf之间无统计学差别。骨密度检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松质骨的空间结构会因年龄增大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改良去细胞异体神经的制备方法,研制出一种理想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物. 方法:将用Sondell法(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和改良法[Triton X-200,sulfobetaine-10(SB-10),sulfobetaine-16(SB-16)]两种方法制备的去细胞异体神经用HE染色、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等进行组织学评价. 然后将制备的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坐骨神经指数、神经电生理、运动终板染色等方面评价神经移植后的再生效果. 结果: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细胞及髓鞘去除彻底、结构保存完好;移植后神经再生良好,优于Sondell法制备的神经,达到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的再生效果. 结论:综合运用萃取剂Triton X-200,SB-10和SB-16的改良化学萃取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物可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70.
据统计,战伤死亡的人群中约有50%是死于不可控制的出血;在和平时期,出血也是创伤致死的第二大原因.即便最终控制了出血,如果不够及时,也会导致出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酸中毒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而危及伤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不论对于平时还是战时都意义重大.尽管许多肢体的出血可以通过上止血带来控制,但仍有许多特殊部位的出血,如胸腹部、腋窝、腹股沟等无法使用止血带.通常这些部位的出血改用纱布填塞的方法来压迫止血,但往往效果不佳[1].鉴于此,许多急救止血剂应运而生,旨在压迫止血的同时触发凝血的瀑布级联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止血[2].本文将针对目前应用的几种主要急救止血剂的特点、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