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群组专家知识的乙肝中医临床症候评价模型。方法:根据所收集到的88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为依据,建立乙肝中医症候专家评价表,通过专家打分,得到3种不同证型下的112种相关临床指标专家评价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和相对熵集结模型建立评价模型。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对与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等3种证型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建立了这3种基本证型的综合评价模型。结论:所提出乙肝中医临床评价方法能够符合中医临床评价要求,并且对其他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改进人胰腺癌原位模型的移植技术.方法 采用粘合法替代传统的缝合法,建立人胰腺癌原位模型,并进行了药放学验证.结果 改进方法接种的肿瘤呈扩张性生长,浸润至周边组织,接种5周后肠系膜、胃、肾脏和卵巢等发生转移,药效学验证实验表明吉西他滨对该模型肿瘤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改进的粘合法移植技术可以建立人胰腺癌原位模型.  相似文献   
63.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3年3月本院胸心外科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术中在DSA引导下采用覆膜血管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术后随访CTA。结果:42例移植物均成功释放。1例因手术中发现右侧股动脉细小,未能植入22#覆膜支架血管,给予保守治疗;1例因为术中见左椎动脉优势型,中途停止手术,改为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支架置入术。全组患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发生内瘘3例(包括1例术后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而死亡);术后出现截瘫1例;1例再发主动脉夹层。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较好。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主要优点在于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内瘘是该疗法的主要并发症,其预后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低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1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病理组)和同期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A)的方法比较两组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代谢谱分离趋势明显,利用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课题组建立的标准品谱库鉴定了29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并对29个差异代谢物进行了ROC曲线绘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得出甘油曲线下的面积为0.937,丝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0.853,天冬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0.933,苏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0.823,色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1。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低分子代谢产物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甘油、丝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以及色氨酸可能成为心房颤动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三化汤对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清脂肪酸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干预组灌胃三化汤水煎液,连续给药10 d。10 d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进样测定,按标准曲线法计算血清中脂肪酸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6:0、C8:0、C12:0、C13:0、C16:0、C18:0、C20:0、C10:0、C14:0等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C14:1T、C14:1、C15:1T、C15:1、C16:1T、C16:1、C17:1T、C17:1、C18:1N12T、C18:1N7T、C19:1N12T、C20:1T、C22:1N9T、C22:1N9、C24:1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反式不饱和脂肪酸(tran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RNF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血清中C16:0、C18:0、C20:0、C10:0、C14:0等S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C14:1T、C14:1、C15:1、C16:1T、C16:1、C17:1、C18:1N12T、C18:1N9T、C18:1N7T、C20:1T等MU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TRNF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清存在脂肪酸代谢紊乱,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明显;三化汤干预后显著改善了其血清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异常变化,调节紊乱的脂肪酸谱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66.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大肠癌的病死率占所有肿瘤的第2位,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患病年龄也明显提前。由于早期无症状性大肠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以致患者就诊时病变已处于中晚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2]。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我国已上市中成药药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目前中成药再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中成药工艺与质量控制的中成药再评价模式,该方法是先对已上市中成药工艺合理性、质量标准可控性及产品真实质量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再评价,对明显不合理的品种进行淘汰处理,再对药学方面合理的品种进行药效和临床疗效再评价。该模式可以推动和加速我国上市后中成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中成药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讨嵌顿痔的有效治疗方法,对108例嵌顿痔急诊患者行外剥内扎术,术后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西药给予抗炎对症治疗.108例全部治愈,痔核脱落时间7~10d,疗程9~21d.结果表明,因嵌顿痔主要是由于静脉及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故治疗嵌顿痔应尽早手术,及时手术扩肛,解除循环障碍,避免组织坏死及感染,能迅速有效地减...  相似文献   
69.
姜黄素对间歇性睡眠剥夺大鼠特定肠道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周明眉  苟小军  赵乐  石晓雯  贾伟 《中草药》2016,47(5):794-798
目的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姜黄素(CUR)对间歇性睡眠剥夺大鼠产生抗抑郁样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BP)、模型组和CUR(70 mg/kg)组,采用改良的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间歇性睡眠剥夺模型;通过敞箱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考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收集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的DNA,应用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敞箱实验得分和糖水偏好率显著低于BP组(P0.01),给予CUR可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q RT-PCR检测表明,模型组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拟杆菌及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有害菌产气荚膜梭菌相对量显著增加(P0.05、0.01)。CUR组大鼠肠道菌群总量增加,除产气荚膜梭菌显著减少外,其余几种细菌相对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间歇性睡眠剥夺引起大鼠抑郁样状态和肠道菌群失调,CUR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为其改善抑郁样状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早期干预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的糖调节受损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同胞的保护效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41例患者分为自然转归组、生活方式干预组、二甲双胍干预组、罗格列酮干预组。自然转归组不愿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组:提供书面饮食、运动指导方案;二甲双胍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0.5 g,3次/d;罗格列酮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 mg,1次/d。干预治疗5年。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葡萄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hINS)和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阳性率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然病程,三组分别恢复为正常糖耐量的61.9%、62.7%及66.1%。三组胰岛B细胞功能(空腹、负荷后2 h)中,C肽、胰岛素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进展为LADA的发病率降低。结论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干预对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效应,能有效减少或延缓LADA患者胰岛细胞抗体阳性同胞的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受损(IGT)、IFG合并IGT患者进展为LA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