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NT-proBNP、MMP-9和hs-CRP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治疗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mg,6周后比较两组之间血脂,NT-proBNP和MMP-9、hs-CRP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 A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A组较B组降低hs-CRP、MMP-9的血浆浓度更明显(t=4.34,P=0.005)。但B组NT-proBNP较A组改善明显(t=-2.2,P=0.056;t=-3.1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阿托伐他汀组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组能降低高脂血症及炎症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对NT-proBNP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将体检发现的80例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12周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性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PAPP-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PAPP-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可以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及PAPP-A水平。  相似文献   
63.
①目的 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小儿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过程.②方法 选择108例头孢菌素治疗住院患儿,治疗前后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ELISA法测定其中48例患儿血浆中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PIVKA-Ⅱ≥2μg/L为阳性(正常参考值<2μg/L).③结果 108例头孢菌素治疗患儿抗生素治疗前后TT、PT、APTT、PLT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48例患儿治疗前16例PIVKA-Ⅱ≥2μg/L,阳性率33.3%,治疗后38例PIVKA-Ⅱ阳性,阳性率79.17%(χ2=20.487,P=0.001).④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小儿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肺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肺动脉压力(PAP)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血脂水平、PAP及心电图振荡起始(TO)、振荡斜率(TS)、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24周后血脂、PAP及自主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后B组PAP明显低于A组,SDNN及TS水平明显高于A组,TO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调脂的同时具有非调脂依赖性心脏保护作用,并随剂量的增加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6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65例,年龄47~71(61.2±7.8)岁,诊断标准及肺功能分级依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1])执行,其中肺功能Ⅱ、Ⅲ、Ⅳ级者分别为20、26、19例.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脂、血糖、血压、脉压、脉压指数等指标,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6±2.04)μg/mlvs(6.83±2.24)μg/ml,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脉压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脉压和脉压指数高的患者,其血清脂联素浓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肺心痛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其调脂的同时对大内皮素(big-ET)和脑钠肽(BNP)的影响及肺动脉压力(PAP)改变情况。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肺心痛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每晚1次,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血脂水平,big-ET及BNP、PAP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治疗24周后血脂及内皮功能、PAP均有改善,血清BNP水平均有降低,B组治疗24周后big-ET水平及BNP水平明显低于A组。B组big-ET由治疗前的(0.69±0.26)pmol/L降到治疗后的(0.43±0.07)pmol/L,与A组治疗后(0.51±0.08)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由治疗前的(230.0±154.5)ng/L降到治疗后的(127.4±37.8)ng/L,与A组治疗后(175.5±52.1)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改善B组较A组明显,B组PAP由治疗前的(53.87±17.85)mmHg(1mmHg=0.133kPa)降到治疗后的(30.20±7.48)mmHg,与A组治疗后(41.74±8.39)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不良反应相似。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调脂的同时具有非调脂依赖性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PAP,改善心功能,并随剂量的增加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指标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及有MMP-9、hs-CRP的相关性。方法:两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NO含量稍有升高,hs-CRP、MMP-9、NT-proBNP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血NO含量明显升高,hs-CRP、MMP-9、NT-proBNP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MMP-9与hs-CRP呈正相关,与NT-proBNP无相关关系。结论:丹红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更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及NT-proBNP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综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分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相关的护理观察指标,指导护理人员对AMI患者的病情观察,为临床护士在AMI患者的病情观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静脉溶栓成功的AMI患者,将护理观察指标分为溶栓治疗前、治疗中进行分类,按是否发生RA,分析这些护理观察指标与RA发生的相关性。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护理观察指标与RA发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 s on相关系数,检验水准α=0.05。结果:患者焦虑、梗死前无心绞痛、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6h、血糖>6mmol/L、血压≤100/70mmHg易发生RA。结论:临床护士应掌握急性心肌梗死RA的影响因素,加强病情观察,预防RA的发生,降低RA造成的危害,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