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及术前影像学(如超声内镜、CT、MRI 等)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直肠肿瘤患者特别是 Tis期、T1期、直肠良性腺瘤患者被发现。由于外科手术器械及手术技巧的重大进步,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逐渐成为治疗 Tis 期、T1期、直肠良性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国内外部分医院已开展这项手术。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 TEM 能否用于 T2期直肠癌的治疗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近30年来 TEM 的临床应用并展望其治疗直肠恶性肿瘤的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特殊类型阑尾炎中的治疗体会。方法3年来该院共有78例特殊类型的阑尾炎患者采取LA,并且随机选择同期95例特殊类型阑尾炎非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对照,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阑尾炎,5例患者术中探查发现并存有其他疾病并且同时应用腹腔镜治愈,3例术前没有完全确诊,术中经腹腔镜探查确诊,1例因为腹腔广泛粘连而转为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感轻微,无切口感染及院内感染,平均住院4.5d,住院费用与同期同类手术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对于特殊类型的阑尾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避免误、漏诊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手术处理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4.
2006年5月以来,笔者对5例多发性膀胱癌和1例结核性挛缩膀胱患者,行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原位尿流改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例,年龄41~70岁,平均56岁。病程2~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均行B超、KUB IVU,膀胱镜活检,未发现上尿路伴发肿瘤及尿道侵犯;T  相似文献   
65.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1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肠系膜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急性MVT是出现症状4周之内.由于该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早期难以确定诊断.今报告收治MVT患者11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直肠系膜及淋巴结染色检测淋巴结及其微转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6ml(美蓝染色组),使直肠系膜及各组淋巴结染色以统计淋巴结数目,同时行抗细胞角蛋白20(CK20)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微转移情况;并与同期3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常规手检法(常规手检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进行对比。结果美蓝染色组肠旁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检出数目均明显多于常规手检组(P均=0.000)。美蓝染色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阴性者,经CK20免疫组化染色,其转移阳性率增加17.7%;14例DukesB期患者(46.7%)经淋巴结CK20免疫组化染色需重新确定为DukesC期,11例患者(36.7%)出现跳跃淋巴结微转移现象。结论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淋巴结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行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微转移灶,能提高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使病理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6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凯  夏利刚 《腹部外科》1997,10(5):204-205
本文就我院近十年来1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总结,对其复发原因和再次手术处理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是决定术后是否复发的主要因素,而肿瘤组织的病理类型是决定术后是否复发的重要因素。对复发后的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差异性. 方法 2003年1~6月结直肠癌40例,腹腔镜组20例,传统手术开腹组20例,肝功能检查包括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酞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以上各项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24、48、72 h采血. 结果两组之间Alb和ALP均降低,而TBil和γ-GT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ALT和AST较术前增加约3倍,并在72 h回到术前水平.两组无术后肝功能衰竭和死亡.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均导致肝脏转氨酶的短暂升高,腹腔镜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与开腹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69.
1991年Smith等首次应用PCR技术检测血循环的转移癌细胞DNA,之后发展的RT-PCR技术用于检测肿瘤特异性的RNA,(RT-PCR)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肿瘤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认为是目前检测肿瘤微转移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RT-PCR技术在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9月期间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外,余9例均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0.2±18.3)min(60~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3±12.6)ml(15~50 ml),平均住院时间(6.5±1.6)d(5~8 d)。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开始下床活动,48 h内恢复胃肠功能。术后无一例使用止痛剂。全组手术无病灶遗漏,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安全、经济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