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近年来在经食管超声和矩阵探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以其实时全容积成像和图像分辨高的特点,可立体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因而为心导管医生所青睐[1]。RT-3D TEE为心脏内部结构的可视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野,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已有少数研究者尝试将RT-3D TEE应用于导管消融等领域,开创了超声临  相似文献   
62.
随着肥胖在全球儿童中蔓延,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现在较过去30年增加2~3倍,势头已超越儿童1型糖尿病(T1DM),进而儿童T2DM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如何防治儿童T2DM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医学课题,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流行现状10年前,青少年T2DM占新发青少年糖尿病总数的3%,目前占到45%[1]。青少年T2DM在所有人种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探讨中国最大少数民族壮族Y染色体特异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采用多重PCR扩增和ABIPrism^TM3100基因测序仪荧光检测方法,对85名壮族非亲缘男性个体的9个短片段长度Y—STR基因座,进行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的调查。结果表明:在85名非亲缘男性个体中,除DYS426基因座多态性较低,其余8个基因座的GD值的分布在0.4387—0.8129之间。9个Y—STR基因座的单倍型共有70种.单倍型多样性达0.9926。结论:壮族非亲缘男性个体Y—STR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丰富,与我们以往的南方汉族非亲缘男性群体遗传资料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1](IL—11,50ng/ml)和肝素(25U/ml)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免疫表型(CD34^+、CD41a^+、CD61^+、CD34^+CD41a^+及CD34^+CD61^+)、巨核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检测。结果显示:脐血CD34^+细胞能够有效地向巨核细胞分化,CD41a^+和CD61^+细胞比例在培养第14天达到峰值,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在扩增第7天达到最高峰[分别为(3.41±2.80)%和(1.89±1.43)%];CFU—Mk大集落在扩增第7天达到高峰((20.66±32.79)倍],小集落在扩增第10天达到高峰[(435.62±482.65)倍];在培养7、10和14天时巨核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48±9.64)%、(26.87±9.03)%和(52.46±11.74)%,其中培养7天和10天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天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天和10天(P均〈0.05);巨核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随着扩增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培养0到10天阶段下降明显.结论:采用TPO+IL 11+肝素组合.可以有效地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培养7天,CFU—Mk大集落扩增倍数、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均达高峰,这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较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探讨HLA基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8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0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HLA基因分型,分析HLA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A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A—A*2301(1.84%)、B$5501(4.36%)、DRBl*0901(23.49%)基因频率明显增高,相对危险性(relative risk,RR分别为5.0253、3.3645和2.1269,X^2为4.6634、6.3120、9.1511)(P〈0.01)。AA组DRBl*130l基因频率(1.2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RR为0.2257,X^2=6.66294(P〈0.01).结论:HLA—A*230l、B*550l、DRBl*090l基因可分别作为AA发病的危险标志,而DRBl*130l可作为AA的保护标志。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根据Framingham诊断标准纳入的5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按NYHA分级,采用Triage快速定量测定仪检测BNP。结果从Ⅰ级~Ⅳ级各组患者,BNP水平逐渐升高;心功能Ⅳ级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和Ⅲ级组(P均小于0.05);而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组均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均小于0.05)。结论BNP将成为评价心脏功能状态的一个常规检查,成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ICU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10年1月医院ICU临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 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18.3%,共获得临床分离病原菌217株,47.9%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肠杆菌科细菌70株,占32.3%,革兰阳性菌占37.4%,真菌占14.7%;最常见的分离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5.6%、13.8%、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47.1%和42.8%,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73.3%和78.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结论 ICU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性感染呈上升趋势;血培养分离株耐药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CD4+ 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脓毒症患者(其中生存组17例,死亡组11例)CD4+ 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CD64指数,同时测定白细胞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脓毒症组CD4+ CD25+/highCD127 low/-、CD64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14+ HLA-D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生存组CD4+ CD25+highCD127low/-、CD64指数均明显回落,而死亡组两者却持续升高;而CD14+ HLA-DR+刚好相反,生存组CD14+HLA-DR+逐渐升高,死亡组CD14+ HLA-DR+明显低于存活组,且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CD4+ CD25+/high CD127low/-与CD64指数、CRP正相关;CD14+ HLA-DR+与CD64指数、CRP明显负相关;CD54指数与WBC、CRP正相关.结论 CD4+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与疾病感染和炎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s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