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乙醛脱氢酶(ALDH)与CD34、CD133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在脐带血中含量的差异.探讨ALDH作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检测指标的有用性。方法采集新鲜脐带血标本28份,用荧光底物法标记ALDH,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低侧向角高表达ALDH活性(SSC^loALDH^br)细胞、CD34^+和CD133^+含量,并进行CFU—GM的培养。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在ALDH反应后直接上机检测组(ALDH组)及在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再检测组(ALDH+抗体组)分别为(O.32±0.16)%和(0.30±0.1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34^+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40±0.26)%和(0.36±0.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133^+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18±0.16)%和(0.17±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0.69和0.54.P均〈0.01)。结论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不影响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的检测结果,ALDH反应亦不影响进一步标记抗体的检测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ALDH活性检测可以作为检测脐带血HSPC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高三尖杉酯碱和马法兰的耐药机制,对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高三尖杉酯碱耐药株K562/H20与烷化剂马法兰耐药株K562/Mel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前者对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阿霉素具有广泛交叉耐药,对马法兰耐药水平较低;后者对氮芥、噻替派有明显交叉耐药。在耐药机制上,前者主要由于多药耐药基因过度表达所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α基因也参与部分耐药机制;后者主要由于GSTα基因及GST总活性所致。两者似乎均通过GSTα基因表达升高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相似文献   
4.
乙醛脱氢酶在所有原始造血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可以将其底物转化为荧光产物,进而通过流式细胞仪来鉴别和纯化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培养、NOD/SCID小鼠移植以及人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结果已证实,用CD34、CD133等表面标记结合乙醛脱氢酶活性表达的方法来分选细胞,能够弥补传统细胞表面标记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脐带血库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经卫生部批准设置的脐带血库有10家,获卫生部验收批准正式运作的有2家,天津市脐带血库是其中之一。我国由于传统文化影响和经济落后等原因,骨髓自愿捐献者缺乏,因此建立脐带血库是改变这种情况的重要途径。但是同时规范、标准脐带血库质量保障体系并未建立。天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按国际脐带血库组织(N E TC ord)制定的脐带血库标准建成的,经过几年运行,已形成自己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就规范、标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 脐带血库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实施质量管理的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  相似文献   
6.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1](IL—11,50ng/ml)和肝素(25U/ml)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免疫表型(CD34^+、CD41a^+、CD61^+、CD34^+CD41a^+及CD34^+CD61^+)、巨核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检测。结果显示:脐血CD34^+细胞能够有效地向巨核细胞分化,CD41a^+和CD61^+细胞比例在培养第14天达到峰值,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在扩增第7天达到最高峰[分别为(3.41±2.80)%和(1.89±1.43)%];CFU—Mk大集落在扩增第7天达到高峰((20.66±32.79)倍],小集落在扩增第10天达到高峰[(435.62±482.65)倍];在培养7、10和14天时巨核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48±9.64)%、(26.87±9.03)%和(52.46±11.74)%,其中培养7天和10天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天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天和10天(P均〈0.05);巨核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随着扩增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培养0到10天阶段下降明显.结论:采用TPO+IL 11+肝素组合.可以有效地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培养7天,CFU—Mk大集落扩增倍数、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均达高峰,这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较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7.
用干扰素α(IFN-α)联合体外长期骨髓液体培养(LTBMC)净化16例慢性期Ph~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骨髓,研究结果为:IFN-α1000IU/ml和2×10~6MNC/ml对LTBMC中CML和正常骨髓的非贴壁层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对CML培养3周后和正常骨髓培养第2—3周的非贴壁层CFU-GM有抑制作用,对CML和正常骨髓在LTBMC中的基质细胞层形成均有一定影响。在有完整染色体资料的13例患者中,加IFN-α组培养4周后有8例Ph~ 染色体完全消失,2例Ph~ <50%,1例Ph~60%,2例无变化,而对照组中只有5例完全消失,3例Ph~ <50%,1例Ph~ 65%,4例无变化,而且加IFN-α组Ph染色体的消失或减少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结论:IFN-α1000U/ml与LTBMC联合对CML骨髓的净化有协同效应,两者联合可用于临床净化慢性期CML骨髓。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脐血(CB)和骨髓(BM)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的差异。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法分离人CB及BM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制备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TPO+白介素11(IL—11)或TPO+IL11+肝素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CD34^+、CD41a^+及CD34^+CD41a^+细胞)免疫表型、巨核细胞凋亡率及DNA含量,并以集落形成单位测定法进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计数。结果表明:14天培养中,CB来源细胞在总细胞数、CD41a^+及CD34^+CD41a^+细胞扩增倍数上均高于BM(P均〈0.05)。0天CB及BM来源CD34^+细胞在CFU—GM、BFU—E及总的CFU—Mk的形成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B来源CD34^+细胞形成的CFU—Mk以大集落为主,其数量高于BM(P〈0.05);在培养7、10和14天,CB及BM来源细胞CFU—GM扩增倍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CB来源细胞的BFU—E及总的CFU—Mk扩增倍数均高于BM(P均〈0.05)。14天培养中CB和BM来源巨核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DNA含量检测发现,14天培养中CB来源巨核细胞始终以2N细胞为主(比例〉90%),而BM来源巨核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4N、8N及以上倍体巨核细胞比例逐渐增加。结论:CB来源CD34^+细胞体外扩增巨核祖细胞能力高于BM,它可能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较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HLA基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8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0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HLA基因分型,分析HLA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A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A—A*2301(1.84%)、B$5501(4.36%)、DRBl*0901(23.49%)基因频率明显增高,相对危险性(relative risk,RR分别为5.0253、3.3645和2.1269,X^2为4.6634、6.3120、9.1511)(P〈0.01)。AA组DRBl*130l基因频率(1.2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RR为0.2257,X^2=6.66294(P〈0.01).结论:HLA—A*230l、B*550l、DRBl*090l基因可分别作为AA发病的危险标志,而DRBl*130l可作为AA的保护标志。  相似文献   
10.
Graves病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Graves病(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45例GD白细胞减少患者、50例GD白细胞正常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在不考虑白细胞变化的情况下,GD患者DRB1*08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R=2.62),DRB1*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R=0.24).(2)GD白细胞减少组DRB1*08(P<0.01,RR=4.17)和DRB1*15(P<0.05,RR=1.6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DRB1*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R=0.13).(3)GD白细胞减少组DRB1*08基因频率(P<0.01)和DRB1*15基因频率(P<0.05)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组,DRB1*09(P<0.05)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结论天津地区汉族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08,HLA-DRB1*15基因频率增加有关;GD的保护性与HLA-DRB1*07基因频率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