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炎症介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炎症介质mRNA稳定性的调控是RNA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mRNA稳定性调控是一种广泛存在而极为重要的转录后调控方式,mRNA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应炎症介质表达量的多少。mRNA脱腺苷化是众多mRNA降解起始的开始和限速步骤,直接决定了mRNA稳定性的高低。mRNA脱腺苷并降解的调控途径众多,目前已知的主要有富含AU序列介导、无义介导、微小RNA介导、主要编码区域决定簇介导的途径和mRNA的缓慢脱腺苷途径,在不同细胞、不同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调控途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尿素胶囊呼气法对27例OSA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 OSAS组Hp感染阳性率为77.8%,对照组阳性率为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对胸水标本进行端粒酶和p53基因变异检测及分析,探讨两项检测鉴别良、恶性胸水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PER-SSCP法对胸水标本进行端粒酶和p53基因变异检测及分析,在端粒酶检测结果中,以出现6条间隔6bp的梯形条带者为阳性,少于6条间隔6bp的梯形条带者为阴性。胸水中出现与静脉血白细胞电泳结果不同的电泳区带者为p53基因变异,常规胸水脱落细胞查到癌细胞者为阳性。结果 64例实验组胸水端粒酶检测阳性率为84.38%(54/64),对照组为5%(2/4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x~2=59.25,P<0.01),实验组64例患者p53基因5、6、7、8外显子基因变异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42.19%(27/64),对照组为0。p53基因变异和端粒酶两项联合检测在实验组中的阳性率为90.06%,高于单项检测端粒酶和p53的阳性率(84.38%和42.19%),与病理检查组(阳性率64.06%)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x~2=13.38,p<0.01)。结论 p53基因变异和端粒酶两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恶性胸水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4.
胡蓉  李家树 《淮海医药》2006,24(5):373-374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疗效.方法 对66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填写问卷调查表,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结果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白天困倦、嗜睡及低氧血症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8例夜尿增多患者夜尿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4例存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使主观症状明显好转,夜尿次数减少,血压明显下降,低氧血症消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的胸膜粘连、肥厚的效果。方法7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36例,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的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33.3%(P〈0.05);抽液总量,治疗组(3125±423)ml,对照组(2237±318)ml(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1.16±0.23)mm,对照组(1.98±0.41)mm(P〈0.01);肺功能,治疗组FEV1%为(89.7±1.6)%,对照组为(80.2±2.1)%(P〈0.01);治疗组FVC%为(95.0±2.2)%,对照组为(87.2±2.9)%(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及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联合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01例AP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根据住院期间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7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升高、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收缩压和中央型肺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NLR、PLR、右心室功能不全和中央型肺栓塞均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8和0.833(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NLR和PLR是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在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来自国内多中心的153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和急性期痰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IgG抗体及嗜肺军团菌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G、IgA及IgM混合抗体滴度,同时对153份急性期痰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了解非典型病原菌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的地位.结果 153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中符合非典型病原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的52例(34.0%),其中47例为单一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38例,肺炎支原体4例,嗜肺军团菌5例;5例为2种非典型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2例,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3例;52例中合并细菌感染者11例.结论 非典型病原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及嗜肺军团菌)为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以肺炎衣原体为主,同时不能忽视合并细菌感染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68.
IgG4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G4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提出是基于对系统性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研究发现.IgG4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需要临床医师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疑及此病.IgG4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监测随访对于发现复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9.
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中,如何在减少肺泡塌陷和防止肺过度膨胀之间实现利益平衡依然充满挑战.通过测定食道压来估算跨肺压可能允许个体化设置呼吸机参数以适应不同患者在肺和胸壁力学特征上的差异,并有可能减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一步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70.
Th1、Th2细胞能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协调参与各种免疫炎性反应;Th1/Th2失衡引起的免疫紊乱,可能影响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可能存在Th1/Th2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进一步了解和认识COPD的免疫炎症失衡规律,对提高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