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译者说明:从文献的角度对《宋版伤寒论》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伤寒论》的历史沿革,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热病证治的临床进展,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很多问题,这也是《伤寒论》研究不可忽略的内容之一。限于篇幅,文中大段的引文对照内容被省略了,而主要罗列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在编译的过程中,删除了部分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查阅原著。  相似文献   
62.
寒热虚实的辨别是对疾病状态和机体反应的基本把握,是临证遣方面用药的根本所在,也是在确实疾病的阶段和层次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寒热辨证主要辨析疾病的性质,虚实辨证主要是辨析下邪之盛衰;寒热中有病性的转化,虚实间示病情的进退,疾病的递进演变有阶段和层次,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都交织着寒热与虚实的问题,寒热与虚实应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63.
张再良  程磐基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37-1339
18世纪,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医著问世,如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叶天士的《温热论》、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这些医著显示了当时临床医家的理性思索,显示了中医临床证治的更趋成熟。其中,有一位医家容易被忽略,他就是《通俗伤寒论》的作者俞根初。  相似文献   
64.
以《金匮要略》原文为依据,对其脏腑经络观加以分析,认为以脏腑经络病证来把握病情轻重的不同层次、疾病发展的先后阶段,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基本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65.
张再良  杨文喆 《四川中医》2008,26(10):36-38
《伤寒论》六经中的厥阴病,历来是争论较多的地方,有关的一些问题历代医家虽有较多注释、发挥,但总也难以达成共识,至今大多存疑。本文从对厥阴病原文的认识、对厥阴病内容的补充、厥阴病篇与厥阴病的关系三方面展开,本着历史的、客观的态度,从临床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些争议之处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提示对于《伤寒论》的学习不能拘于原文,而更应面对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66.
通过归纳、整理日本学者江布洋一郎所著《经方医学》中有关麻黄汤和桂枝汤的类方的内容 ,介绍了日本医家对仲景诸方证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67.
就中医专业研究生《金匮》教学方法改革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初步设想。认为在总体上,应采用列提纲,复习《金匮》主要内容的方法,在重点上,应做好疑难条中的辨析工作;在内容上,要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金匮》的研究成果,并强调应以此3点作为研究生《金匮》教学之主干,以避免与本科《金匮》教学的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68.
将六经九分法中的温法区分为温散、温补和回阳,分别从诊疗要点、治法方药及后世演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归纳出相应的基本方、类变方和加减方。  相似文献   
69.
改错医林唯求真——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任(1768-1831),清代医家,虽然终究未能扭转乾坤,但讲到医学发展史时,却是一位不能不书上一笔的医家.《医林改错》,区区3万字左右的一册小书,在清末的医界,如流星闪过夜空,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70.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病、贫血、颅内肿瘤等,临床表现每以眩晕为主。虽然现代医学对眩晕的病因、病性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在治疗上依然未有大的进展。故深入研究眩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辨治规律,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从脏腑病位着眼多数学者认为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犤1~3犦。杨氏等犤4犦则认为本病与心脾肾三脏受损有关,损及心者,心阴虚损,虚火上炎;损及脾者,脾虚运化无权,聚湿而成痰;损及肾者,肾虚则不能涵养肝木,肝阳亢而化风,致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李氏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