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来源、并发感染、药物敏感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临床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8株,并发其它病原菌感染有74例,产ESBLs有65株。②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烷砜、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完全耐药;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于40%。结论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检测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及假丝酵母菌属在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上不同的显色特点,从而达到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快速鉴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方法 采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和38株假丝酵母菌属进行显色,并经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结果所证实.结果 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在显色培养基上明显呈蓝色,与假丝酵母菌属的显色完全不同;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的生化鉴定率分别为90.0%、92.0%、93.0%、95.0%、96.0%、97.0%、98.0%、99.0%,与生化结果完全相符;另外,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与其模式菌株的D1/D2序列一致性为100.0%,分子生物学结果也完全相符.结论 通过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显蓝色这一特点,从而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鉴定找到了一种既简单、可靠,又省时、省力、省成本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马尔尼菲青霉病及其分析与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晚珍 《江西医药》2005,40(4):203-206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点.采用淋巴结和皮肤结节穿刺液、血液、骨髓液等涂片和双相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尽快找到诊断依据。结果 采用上述标本涂片和培养或病理学检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体——马尔尼菲青霉具有很强的特征性。但病理学检查特别要注意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区别。结论 病原学仍然是目前诊断此病的金标准。此外,早期诊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4.
用辐照含银猪皮和辐照磺胺嘧啶银猪皮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做抑菌试始,发现前者抑菌作用较后者强(P<0.01)。应用辐照含银猪皮治疗87例烧伤患者创面,其中浅Ⅱ°清创创面19例;深Ⅱ°削痂创面66例;Ⅲ°切痂创面2例。结果表明该皮有明显减轻疼痛、防止创面重受污染,避免创面水份蒸发和蛋白质丧失作用。  相似文献   
65.
十一年来(1978、1-1988、12)在烧伤细菌学检查中,共分离出细菌3922株。其中创面培养出细蔺3235株,血液培养出细菌687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医院分离致病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44株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占31.92%;革兰氏阴性(G^-)菌占68.08%。最常见的G^+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最常见的G-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短黄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细菌的分布以痰液中分离的最多(40.10%),其次为尿液(19.79%),分泌物占11.24%;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11.53%)和ICU(10.79%)。药敏结果表明:利福平、万古霉素对常见G^+菌治疗效果较好,但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巴唑、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是治疗肠杆菌感染的首选药,但对阴沟肠杆菌无效;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37.67%和56.1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ICU常见病原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ICU常见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ICU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3%,常见的菌种有铜绿假单胞菌(16.27%)、金葡菌(15.66%)、AB(15.06%)和肺炎克雷伯菌(14.66%),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2.77%,87.35%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耐药率高,AB对包括IPM在内的13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三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种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EU022370)、blaPER-1(EU022369)和blaOXA-23(EU022368)基因是ICU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Pre_S2 、抗Pre_S2 二对半和HBVDNA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 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 2 8例健康人血清中的Pre_S2 ,抗Pre_S2 ,二对半和HBVDNA水平。结果 :93例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 32例 ,HBsAg、HBeAb、HBcAb阳性 39例 ,HBsAg、HBcAb阳性 18例 ,HBcAb阳性 4例。Pre_S2 结果阳性率 6 6 .7% (6 2 / 93) ,Pre_S2 抗体结果阳性率 1.1% (1/ 93) ,HBVDNA结果阳性率40 .9% (38/ 93)。 2 8例健康人二对半 ,五项全阴 16例 ,HBsAb阳性 12例 ,Pre_S2 阳性 1例 ,HBVDNA阳性 1例 ,Pre_S2 抗体阳性 5例占HBsAb阳性 41.7% (5 / 12 ) ,Pre_S2 和HBVDNA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 ,非HBeAg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约低于Pre_S2 。结论 :Pre_S2 ,抗Pre_S2 ,HBVDNA和二对半在乙型肝炎血清学诊断中显示 ,Pre_S2 优于HBVDNA和二对半。Pre_S2 抗体出现早于抗HBs和抗HBe ,抗Pre_S2 阳性检出率较低 ,可能同乙型肝炎疫苗中抗Pre_S2 含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69.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抗生素仍是防治烧伤感染的一个主要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不仅可提高治疗感染的疗效,而且可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恰当的药物,被推荐为合理用药的重要指征之一.然而,对临床上重症感染的治疗,往往要首先采用经验性用药,这就要求准确了解本中心常见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现将247株革兰氏阴性(G-)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马内菲青霉病(Peniciliosis marneffei,PSM)是马内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专门侵犯网状内皮系统,临床表现酷似荚膜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HC)的深部真菌病。国外自1973年发现第一例人类自然感染病例以来,至今有100多例,这些患者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的几个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