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25篇
  免费   5108篇
  国内免费   4027篇
耳鼻咽喉   297篇
儿科学   937篇
妇产科学   487篇
基础医学   4539篇
口腔科学   1615篇
临床医学   9169篇
内科学   8239篇
皮肤病学   1333篇
神经病学   1319篇
特种医学   16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3689篇
综合类   21981篇
预防医学   5577篇
眼科学   921篇
药学   12499篇
  58篇
中国医学   8587篇
肿瘤学   2588篇
  2024年   442篇
  2023年   1598篇
  2022年   1700篇
  2021年   2108篇
  2020年   2316篇
  2019年   2473篇
  2018年   1292篇
  2017年   2135篇
  2016年   2348篇
  2015年   2602篇
  2014年   3659篇
  2013年   3601篇
  2012年   4528篇
  2011年   5124篇
  2010年   4929篇
  2009年   4681篇
  2008年   4770篇
  2007年   4562篇
  2006年   4371篇
  2005年   4339篇
  2004年   3280篇
  2003年   3211篇
  2002年   2847篇
  2001年   2885篇
  2000年   2201篇
  1999年   1467篇
  1998年   1093篇
  1997年   949篇
  1996年   872篇
  1995年   696篇
  1994年   633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312篇
  1990年   294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干预后对Sorafenib获得性耐药人肝癌QGY7702细胞(QGY7702/Sora)增殖及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QGY7702/Sora细胞和QGY7702细胞,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Sorafenib对细胞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值),计算耐药指数RI;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耐药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2种细胞中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Sorafenib的IC50值分别为(7.993±0.522)μmol/L和(19.651±1.216)μmol/L,RI约为2.5。益气化瘀解毒方可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活性。2种细胞的MRP、GST-π、Topo Ⅱ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Sorafenib组可促进耐药细胞MRP 、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5),益气化瘀解毒方组可抑制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1),且联合Sorafenib可显著提高Topo Ⅱ基因的表达量(P<0.01)。结论 QGY7702/Sora细胞MRP、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水平与亲本细胞无显著差异。耐药细胞对Sorafenib敏感性降低与MRP、GST-π过表达相关,而益气化瘀解毒方拮抗Sorafenib耐药与抑制GST-π过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KIF20A对胶质瘤U87细胞系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 RNA干扰技术下调胶质瘤细胞系 U87中 KIF20A 的表达。RT-q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KIF20A 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CCK-8 实验检测 U87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 实验检测U8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 U87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RT-qPCR和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siRNA-KIF20A显著下调 KIF20A 的表达,CCK-8和Transwell 实验显示下调 KIF20A 的表达显著抑制了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下调 KIF20A 的表达显著促进了U87细胞的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结论:下调KIF20A的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并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芩苏胶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药效物质。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出芩苏胶囊中4味药材(黄芩、紫苏子、苦参和丹参)所含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COVID-19相关靶点,得到与芩苏胶囊有效成分作用的共同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借助Cytoscape3.7.2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对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评价"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中核心成分与COVID-19的3CL水解酶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结合作用。结果芩苏胶囊"中药-成分-靶点"网络121个化合物和274个相关靶点,包含14个核心化合物和33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27个条目,主要涉及药物应答、炎症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KEGG路富集共得到111条信号通路,筛选得到20条信号通路,涉及乙型肝炎、甲型流感、肺结核等与病毒感染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表明,芩苏胶囊中14个核心成分与COVID-19的3CL水解酶和ACE2的亲和作用较好。质谱指认出芩苏胶囊中5个成分可能是防治COVID-19的核心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木犀草素是芩苏胶囊治疗COVID-19的核心药效物质。结论芩苏胶囊可能通过多成分结合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作用于IL-6、TNF和TP53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对COVID-19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枣仁安神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五味子乙素的方法,为枣仁安神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Thermo 120?-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枣仁安神胶囊中6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同时分析测定;检测波长: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乙素为250 nm,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为27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五味子醇甲在4.7~3 153.6 ng(r=0.999 9)、五味子醇乙在7.864~314.500 ng(r=0.999 9),隐丹参酮在14.4~1 256.9 ng(r=0.999 9)、丹参酮I在15.1~1 103.8 ng(r=0.999 9)、丹参酮Ⅱ_A 在15.3~1 532.0 ng(r=0.999 9)、五味子乙素在6.134~204.500 ng(r=0.999 9)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五味子醇甲为100.4%、五味子醇乙为98.7%、隐丹参酮为99.4%、丹参酮I为100.0%、丹参酮Ⅱ_A为99.3%、五味子乙素100.2%,RSD分别为1.4%、2.7%、2.2%、2.2%、2.5%、2.1%;8批样品中各指标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五味子醇甲1.545 7~1.909 9 mg/g、五味子醇乙0.129 8~0.235 1 mg/g、隐丹参酮0.508 4~0.523 4 mg/g、丹参酮Ⅰ0.111 7~0.122 3 mg/g、丹参酮Ⅱ_A 0.755 8~0.874 4 mg/g、五味子乙素0.120 2~0.190 1 mg/g。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很好地控制枣仁安神胶囊质量。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采用丙酮-乙醚-水(acetone-ether-water, AEW)贯序涂抹法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检测皮肤和背根神经节(DRG)中MrgprA3和TRPA1 m RNA的表达,初步探讨MrgprA3和TRPA1在AEW诱发的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9周龄C57BL/6雄鼠12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颈背部皮肤涂抹丙酮/乙醚(1:1)和水,连续7 d制造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对照组小鼠涂抹蒸馏水,时间频率与模型组相同。观察小鼠搔抓行为学,皮肤组织学(HE染色)、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甲苯胺蓝染色),RT-qPCR分析MrgprA3和TRPA1在颈段背根神经节(DRG)和病损皮肤中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抓挠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病损部位皮肤水分明显减少,皮肤干燥、脱屑,病理提示表皮增厚明显,真皮层肥大细胞浸润不明显;颈部病损皮肤和颈部脊神经节中MrgprA3和TRPA1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丙酮-乙醚和水贯序涂抹法成功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MrgprA... 更多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