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单一血小板计数的下降到DIC,凝血系统异常在危重病患者中屡见不鲜,病死率随之升高.在脓毒症中,组织因子活化外源性凝血途径增强凝血,同时诱导抗凝和阻碍纤维蛋白溶解,从而造成机体高凝血状态,形成微血管血栓,干扰器官微循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许多炎症介质涉及到凝血系统的活化;反之,许多凝血蛋白与炎症也密切相关.此文综述了炎症和凝血的复杂关系,对这一关系的全新理解有助于形成新的治疗脓毒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2.
血栓调节蛋白(TM)主要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内皮细胞发生炎症等病症或损伤后释放入血并表现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抗原,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是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启动步骤。本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肝组织不同病理炎症活动分度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以探讨血浆可溶性TM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炎症活动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片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2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第一阶段480例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ADV组(360例)或安慰剂组(120例)治疗12周;第二阶段所有患者均接受开放的ADV治疗28周;第三阶段则原接受ADV治疗的患者重新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ADV治疗(AAA组)或安慰剂治疗(AAP组);而第一阶段服用安慰剂的患者(PAA组)将继续接受ADV治疗。根据不同的组别,患者分别口服ADV10mg或安慰剂1片,1日1次。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评估指标为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与HBeAg转阴率、HBeAg的血清转换率。结果12周时,AAA组和AAP组HBV DNA中位数水平较基线分别降低3.4lg拷贝/ml和3.3lg拷贝/ml;40周时,三组血清HBV DNA中位数水平降低程度相似,较基线降低了4.O~4.6lg拷贝/ml;52周时,PAA组和AAA组HBV DNA中位数水平较基线分别降低5.0lg拷贝/ml和4.5lg拷贝/ml,而AAP组HBV DNA中位数水平则恢复到接近基线水平;PAA组和AAA组患者分别有30.3%和28.4%的患者HBV DNA转阴,而AAP组HBV DNA转阴率从40周的19.3%(23/119)降低到0.8%(1/119);PAA组和AAA组ALT复常率分别为69.2%(74/107)和78.6%(176/224),而AAP组的ALT复常率由40周时的74.3%(81/109)下降为52周的21.1%(23/109);PAA组和AAA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20%(24/119)和13%(30/237),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7%(20/116)和8%(19/232),而AAP组的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从40周的14%(16/114)和11%(12/112)降低到52周时的9%(10/114)和4%(5/112)。45例血清HBV DNA水平较治疗最低水平增高≥1lg的患者中未发现与ADV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安全性方面,各组至少发生1个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11%,大多为轻、中度。研究期间各治疗组血清肌酐及血磷值平均水平同基线相比无变化。结论阿德福韦酯片10mg/d剂量服用52周,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中国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发现与ADV耐药相关的病毒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4.
SV40LT抗原介导的人源性肝细胞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人源性肝细胞系 ,为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等提供合适的细胞源。方法 利用SV4 0LTag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 )经脂质体转染至来源于 2 5岁男性脑死亡者供肝的原代培养细胞 ,使其永生化 ,进一步鉴定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结果 经G4 1870 0~30 0 μg/ml筛选 ,4 2d后获一抗G4 18肝细胞系。该细胞系呈单层贴壁、上皮细胞样形态生长 ,体外培养可无限传代 ,具有分泌白蛋白 (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乳酸脱氢酶 (LDH)的功能 ,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转染肝细胞具有原代培养肝细胞的大多数典型特征 ,如较大的细胞核、胞浆内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大量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 ,转染肝细胞的ALBmRNA阳性和细胞色素P4 5 0 2E1阳性。结论 新建人源性肝细胞系与原代培养肝细胞具有类似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5.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明确我院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8月-2004年12月分离的95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的MIC值;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接合试验、质粒抽提及Southern杂交完成亚胺培南耐药基因定位。结果 9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两个含舒巴坦制剂耐药率分别为67.9%、30.2%,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为1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95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10个临床科室,均产OXA-23碳青霉烯酶,PFGE分型共分为6型,以A、B型为主。碱裂解法反复抽提均未得到质粒,多次接合试验未成功。Southern杂交证实A、B克隆的oxa-23耐药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约220kb、200kb大小的ApaI酶切片段上。结论 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院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我院多个科室播散,且以A、B克隆为主。oxa-23耐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6.
人苍白杆菌耐药性及AmpC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人苍白杆菌的耐药性及AmpC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3年我院分离到的83株人苍白杆菌耐药性,并对2004年2月保存的8株菌株,采用浓度梯度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三维试验分析β内酰胺酶及PCR扩增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同源性。结果 83株人苍白杆菌均来自肝移植患者的血液标本,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很强的耐药性,但对喹喏酮类、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在80%以上。8株人苍白杆菌PFGE条带完全一致,来自同一克隆株,且均产AmpC酶,与OCH-4酶(CAC17624)同源性最高为99%。结论 人苍白杆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很强的耐药性与其产AmpC酶有关。  相似文献   
5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2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浙江省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E95株的耐药基因序列,并确定其所产ESBLs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ESBLs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结果 PCR扩增E95株ESBLs基因型为SHV型,其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与瑞士报道的SHV-12型ESBLs编码基因的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E95株肺炎克雷伯菌所产ESBLs为SHV-12亚型,从而证明在我国有SHV-12型ESBLs的存在。  相似文献   
58.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13,他引:22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及其与血内毒素的关系.方法用光冈氏法定性定量分析肠道8种细菌,以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血内毒素.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相比较,类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增加.慢性重型肝炎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均显著增加(P<0.001).血内毒素水平与肠杆菌科细菌值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细菌过度生长,其血内毒素升高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重组细菌表型鉴定.结果E3株同时产SHV和TEM型2种β-内酰胺酶,其中SHV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66个氨基酸,应为SHV-11型β-内酰胺酶;TEM基因片段含973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88个氨基酸,应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含TEM-1和SHV-11编码基因的重组细菌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阴性.结论E3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生SHV-11和TEM-1 2种ESBLs,其可影响ESBLs的表型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82例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测定其体积指数,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RIA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结果纤维化分期为0~4期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4.21±2.96)ng/ml,(4.82±4.48)ng/ml,(6.30±5.96)ng/ml,(7.97±4.52)ng/ml,(10.08±5.18)ng/ml,差异显著(F=2.629,P=0.041);女性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8.51±5.35)ng/ml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5.25±4.73)ng/ml(t=2.787,p=0.007);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77(p=0.012).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其血清瘦素水平亦相应升高,肝纤维化的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