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成逐渐升高的趋势,预后较差,尤其对于复发转移性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可能一些亚组人群在其中获益.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于年轻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年龄≤40岁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16例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HPC,14例接受常规剂量化疗(standard dose chemotherapy,SDC).HDC组:首先应用化疗多西他赛120mg/m2和G-CSF 5 μg/kg动员.采集外周血CD34+干细胞,然后行2个周期大剂量化疗,方案为15例接受了3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卡铂AUC=6,1例接受两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SDC组:多西他赛75 mg/m2+塞替派50~60 mg/m2,每21 d为1个周期,应用4~6个周期或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HDC组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31.3%;SDC组部分缓解1例,有效率为7.1%.HDC组PFS为9个月(2.3~15.7个月);SDC组PFS为3.8个月(2.7~4.9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HDC组OS为11.8~21.2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SDC组OS为6.8~16.0个月(中位生存期是11.4个月),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8).大剂量化疗安全性良好.结论: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年轻转移性乳腺癌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52.
患女,26岁。孕36周。因咳嗽1周,发热1d。于2009年11月23日入院。入院前7d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白痰,未在意及治疗。入院前1d出现发热,测体温38.9℃,肌肉注射柴胡后体温恢复正常。入院当日晨又出现发热,剧烈咳嗽,伴有气短,咳黄色粘稠痰,带有血丝,有流涕、喷嚏、头痛、四肢酸困,急来我院就诊。测定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故以“甲型H1N1流感,孕36周”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53.
王晓红  邵彬  黄礼群 《重庆医学》2012,41(25):2577-2580,2564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方法将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及高压氧结合电针组(结合电针组),每组20只。所有大鼠用Allen′s重物撞击法制造SCI模型,其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在造模成功12h后每天接受高压氧治疗或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3、7、14d在乌拉坦麻醉下尿道置管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脊髓中及膀胱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各时间点上,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高压氧组(P<0.05);尿流动力学结果结合电针组显著优于高压氧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SCI后大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很好改善大鼠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即PWI/DWI不匹配原理,入选40例具有IP的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根据DWI异常信号的高低在患侧选取病灶的中心区、病灶的边缘区、病灶的中心区与边缘区中点、病灶的外周区共4个点,测量治疗前后4点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除梗死中心区以外,其余3个点的rAD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挽救ACI的IP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 < 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  结果  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 < 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  结论  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病例 女 ,70岁 ,于 2 0 0 0年 3月以“左乳肿块 2天”而入院 ;查体 :左乳中上可及 4.5× 2 .0× 2 .0cm肿块 ,质实性稍硬 ,边界不清 ,有轻微触痛 ,活动差 ,与皮肤稍有粘连 ,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 :乳腺B超示 :左乳上方近皮下可见一 4.0× 2 .4× 2 .0cm大小的等回声肿块 ,边界模糊、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白细胞 9.2× 10 9/L ,血小板 3 60× 10 9/L ,体温 3 7.2℃。于局麻下行左乳肿块切除术 ,术中冰冻示 :炎症。术后给予头孢呋辛 1.5克一日一次静点 ,体温始终低于 3 7.5℃ ;于术后第三天晨开始体温升高 ,超过 3 8℃ ,最…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HCV感染滋养层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具体定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后,以HCVRNA阳性血清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体外感染实验,不同时间终止实验,制备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HCV感染滋养层细胞的过程中有吞噬小泡形成,形态学上符合被覆小凹的特点;感染后HCV病毒样颗粒多定位于粗面内质网附近。结论HC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其感染过程可能是被覆小凹介导的内吞过程。本研究提供了HC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具体方式的形态学资料,对HCV宫内传播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16岁。尚无月经。于1997年5月20口以“右乳肿物生长4月余”而入院。整体见右乳皮肤紧张,明显大于左乳,皮肤血管充盈,于全乳可触及150cm×15.0cm×100cm肿块,质软、分叶状、至囊性、有波动感、边界清、无触压痛、可推动,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于lop年5月兀日在局麻下行肿物摘除术,水中见肿物呈多房性囊状,囊壁薄而半透明状,质软,囊内有大量淡黄色澄清液体,透光试验阳性,各房间相沟通。术中全部切除肿物送病理,术毕。术后病理示右乳囊状水瘤,囊壁部分上皮呈乳状增生,内容物镜检见少量红细胞及淋巴细胞,部分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研究有症状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有症状胸腔积液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后无病生存期(DFS)、胸腔积液是否为初次复发部位、是否复发后一线化疗、是否伴有其他积液、是否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情况[是否血性胸腔积液、胸水细胞数、胸水单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蛋白、胸水量]及胸腔积液的治疗情况(胸腔局部治疗方式、胸腔局部化疗药物、是否使用IL-2)中各种因素对于胸腔积液疗效及控制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44月(0~180月)。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时间>44月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后DFS≤44月者(P=0.046),分别为66.7%,33.3%;复发后一线化疗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发后二线及以上化疗者(P=0.044),分别为65.0%和31.3%;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P=0.046)的患者,分别为66.7%,33.3%。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为4月,胸腔积液LDH≤400 u/ml较LDH>400 u/ml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显著延长(P=0.032),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分别为6月和2月。结论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DFS时间长、复发后一线化疗及胸水单核细胞高者有效率高,胸腔积液LDH浓度高是胸水控制时间短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