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成年人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 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 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 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描述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情况,探究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剔除BMI信息缺失、基线调查后即失访以及基线自报有冠心病、脑卒中或恶性肿瘤的研究对象,共纳入487 197人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10.15年,随访期间共有4 208人新发心衰,粗发病率为0.87/1 000人年,累积发病率为0.86%。基线年龄越大,心衰发病率越高。高年龄组、农村、男性心衰发病率分别高于低年龄组、城市、女性人群。相比于非吸烟者,偶尔吸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无显著差异(HR=1.05;95%CI: 0.91~1.22),而既往吸烟者(HR=1.48;95%CI:1.31~1.67)和当前吸烟者(HR=1.34;95%CI:1.22~1.49)的风险升高。合并非吸烟或偶尔吸烟者组后,既往吸烟者(HR=1.33;95%CI:1.21~1.46)和当前吸烟者(HR=1.46;95%CI:1.31~1.64)相比于该组的心衰发病风险均升高。当前吸烟者(趋势检验P=0.347)和既往吸烟者(趋势检验P=0.066)的吸烟量与心衰风险间均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与非吸烟或偶尔吸烟组相比,既往吸烟者戒烟<5、5~、10~、≥20年的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61(95%CI:1.36~1.92)、1.55(95%CI:1.27~1.90)、1.24(95%CI:1.02~1.51)、1.35(95%CI:1.08~1.68)(趋势检验P=0.091),非因疾病戒烟者与因疾病戒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23(95%CI:1.04~1.45)和1.62(95%CI:1.41~1.86)。健康吸烟行为较非健康吸烟行为对心力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HR=0.75;95%CI:0.69~0.81)。城乡地区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吸烟行为是否健康存在对心衰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交互检验P<0.05)。结论 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无论吸烟频率、吸烟量、戒烟时长和戒烟原因,既往吸烟和当前吸烟者相比于从不吸烟或偶尔吸烟者,心衰风险均较高。吸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继续坚持全面禁烟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索我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 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第二次重复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慢性病种类、个数及患病年限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在24 242名研究对象中,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患病率分别为9.6%、5.8%、3.2%和26.8%,患以上任一慢性病者占38.8%。患上述任一慢性病与低手握力和低上肢肌肉质量(AMQ)呈正相关,且其患病年限越长,风险越高(线性趋势P值均<0.001),患任一慢性病≥ 10年者低手握力和低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64(1.42~1.90)和1.83(1.60~2.10);患1、2、≥ 3种慢性病者低手握力的OR值(95%CI)分别为1.26(1.17~1.37)、1.42(1.23~1.64)和2.27(1.55~3.32),低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28(1.18~1.38)、1.67(1.46~1.92)和2.41(1.69~3.45),且关联均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P值均<0.001)。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均与低手握力和低AMQ呈正相关;慢阻肺患者低四肢肌肉重量指数(ASMI)、低全身肌肉重量指数(TSMI)和低手握力的风险高于非慢阻肺患者,且风险与患病年限呈正相关(线性趋势P值均<0.05),患慢阻肺≥ 10年者低ASMI和低TSMI的OR值(95%CI)分别为2.39(1.36~4.20)和2.41(1.37~4.26)。结论 慢性病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更低,且随患慢性病个数及年限延长,低手握力、低AMQ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54.
探讨整形外科咨询护士的新型培训模式。自2005年初实行至今,护士的能力得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门诊量均增加,科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导入药物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秋季腹泻患儿210例按照家长意见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频脉冲导入药物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8%、91.4%均高于对照组的47.6%、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中频脉冲导入药物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在中国成年高血压人群中,分析达到强化收缩压(SBP)控制目标(≤ 130 mmHg)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成年高血压患者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3 628名自报连续服药控制血压的参与者,其中5.0%达到了强化SBP控制目标。在调整性别、年龄以及城乡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2.36,95%CI:1.32~4.04)、坚持健康膳食(OR=2.09,95%CI:1.45~2.96)、每日摄入新鲜水果(OR=1.67,95%CI:1.17~2.36)以及采用联合用药(OR=1.82,95%CI:1.03~3.09)的患者更容易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随访(10.0±3.7)年后,复合心脑血管结局发生1 278名。本研究未观察到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与常规目标者发生复合心脑血管结局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63~1.2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随SBP控制水平的增强有降低的趋势(趋势检验P<0.05)。结论 本研究观察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随SBP控制水平增强而降低的趋势,但未观察到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相比于常规控制目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究中国成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CKD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体力活动、不同类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6 676名CKD患者,随访时间MQ1,Q3)为11.99(11.13,13.03)年,死亡698名(10.46%)。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较低,风险比(HR)值(95%CI)分别为0.61(0.47~0.80)、0.40(0.25~0.65)、0.25(0.07~0.85)。工作、交通、家务相关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CVD死亡风险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全因死亡(HR=0.56,95%CI:0.38~0.82)、CVD死亡(HR=0.39,95%CI:0.20~0.74)风险较低;与交通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CVD死亡风险较低(HR=0.43,95%CI:0.22~0.84);与家务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全因死亡(HR=0.61,95%CI:0.45~0.82)、CVD死亡(HR=0.44,95%CI:0.26~0.76)、CKD死亡(HR=0.03,95%CI:0.01~0.17)风险较低;未发现休闲相关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间的关联。低强度、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均与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呈负相关,低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64(0.50~0.82)、0.42(0.26~0.66)、0.29(0.10~0.83),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63(0.48~0.82)、0.39(0.24~0.64)、0.23(0.07~0.73)。结论 体力活动可以降低CKD患者全因死亡、CVD死亡和CKD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覆盖的10个地区30~79岁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地区及出生年代分布,并分析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关联性。方法 剔除初潮年龄缺失或初潮年龄在生理范围外(<9岁或>18岁)个体后,285 187名女性纳入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关系,并根据出生年代和城乡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0个项目地区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为(15.2±1.7)岁,平均身高和腿长分别为(154.2±6.0)cm和(71.0±3.7)cm。女性身高和腿长呈现出随出生年代逐渐增加的趋势(线性趋势检验均P<0.001)。而初潮年龄在1940-1949年代出生的个体略有推迟,之后出生的女性则表现为逐渐提前的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01)。在调整了年龄、地区、教育程度和臀围(仅在分析腿长时调整)后,初潮年龄每晚一岁,身高和腿长分别平均增加0.17 cm和0.20 cm(P值均<0.001)。相比出生年代较早的女性,出生年代越晚的女性中,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回归系数越大(交互检验P值均<0.001)。结论 CKB的10个项目地区女性的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均存在正相关关联。  相似文献   
60.
中国成年人饮酒行为特征与肥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不同饮酒行为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数据,根据BMI和腰围(WC)分别划分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行为与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249 873名调查对象,男性饮酒量与BMI和WC间大体呈“J”形的曲线关系。以不饮酒者作为对照,少量饮酒组患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比例较低,男性的OR值分别为0.65(0.59~0.71)和0.93(0.88~0.98),女性的OR值分别为0.77(0.65~0.91)和0.89(0.80~0.99);男性大量饮酒组患一般性肥胖(OR=1.21,95% CI:1.12~1.32)和中心性肥胖(OR=1.33,95% CI:1.27~1.40)的比例最高。饮酒频率为3~5 d/周组的BMI和WC值较高,患中心性肥胖的比例也最高(男性:OR=1.23,95% CI:1.16~1.31;女性:OR=1.13,95% CI:0.99~1.28)。20岁前开始每周饮酒的男性患中心性肥胖的比例是不饮酒者的1.24倍(95% CI:1.16~1.33)。饮啤酒者患一般性肥胖的比例较低(男性:OR=0.74,95% CI:0.67~0.82;女性:OR=0.54,95% CI:0.43~0.68)。结论 少量饮酒患肥胖的比例较低,大量饮酒者患肥胖的比例较高,开始饮酒的年龄越早肥胖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