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穴位的功能特异性主要指穴位与非穴位或某穴位与它穴位在针刺效应和主治功用方面的不同特点,即穴位对其相应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所具有的某种独特的影响。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穴位特异性功能作用特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道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血液学筛查和原虫形态学特征,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联合脑室型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98医院神经外二科在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下救治的42例PADB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2 h内行TCD及脑室型有创ICP监测,按入院首次ICP值分为ICP ≤ 25 mmHg组(27例)和ICP >25 mmHg组(15例),同时按入院时首次TCD监测的脑搏动指数,分为脑搏动指数≤ 1.4组(18例)及脑搏动指数>1.4组(24例)。同时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比较入院时不同ICP组及脑搏动指数组的预后情况。 结果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值15~46 mmHg,平均ICP为(24 ± 7)mmHg;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值1.21~3.31,平均脑搏动指数为1.7 ± 0.5。患者预后良好20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 ≤ 25 mmHg组预后优于ICP > 25 mmHg组患者[92.59%(25/27)vs. 60.00%(15/25),χ2 = 4.695,P < 0.05]。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 1.4组18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脑搏动指数> 1.4组患者[83.33%(15/18)vs. 79.16%(19/24),χ2 = 0.003,P> 0.05]。 结论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对PADBS患者的临床救治有指导作用,且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其中入院首次ICP ≤ 25 mmHg的PADBS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颅脑损伤患者(PHI组49例,非PHI组7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因素对PHI发生的影响.结果 PHI组首次CT时间(1.39±1.27)h,非PHI组(2.91±1.85)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PHI组发生tSAH 35例,非PHI组发生37例,2组tSA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伤后首次行头颅CT检查的时间以及伴有tSAH与脑外伤后PH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OR值0.558,95%CI 0.329~0.946,OR值13.000,95%CI1.187~142.354,P均<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的时间以及tSAH可以作为PHI发生的预判指标.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
重症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方法比较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病例与非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病例。结果在根据同一入选标准入选的MODS病例中,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较非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的住院病死率与ICU病死率高,平均年龄大,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长,APACHEII分值高,呼吸机的使用频率高,体温高,呼吸频率快,血压低(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快,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血红蛋白浓度高,血糖浓度高,白蛋白浓度低,动脉血氧分压低,氧合指数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高,功能障碍器官个数多,MODS评分分值高,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以上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平均年龄大,病情更重,住院病死率和住ICU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药物利用评估( DUE)模式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按照DUE的基本步骤,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资料,对某实践单位进行万古霉素的DUE实践并根据评价结果改善临床用药模式。结果:该院万古霉素使用的合理性得到提高,DUE评价使用理由和关键病程指征方面的指标大多有明显改善,尤其在适应证和用药指征方面的合格率由79.5%提高到95.0%;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面的合格率由63.3%提高到92.7%;给药频率合格率由72.5%提高到96.0%。结论:DUE作为一种较新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在实践单位的运行获得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9.
卑洪  杨思芸  苏强  张萍 《西部医学》2010,22(11):2144-2146
目的了解某医院的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3种清洁手术病例104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预防用药适应证、用药品种、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清洁手术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6大类10个品种,居前三位的品种依次为头孢硫脒35例次(30.7%)、萘夫西林26例次(22.8%)、头孢唑啉12例次(10.5%);术前2h内首次使用抗菌药物有88例(84.6%),术后首次用药者16例(15.4%);术后用药时间〉3 d者50例(48.1%);单一用药者100例(96.2%),二联用药者4例(3.8%)。结论该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仍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及疗程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发生的21例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经保守治疗脑外积水逐渐消失;3例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而放弃治疗;16例积极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提高对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认识,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