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12例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脑积水分组,对照分析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脑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位置、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281例。通过χ2检验、Fish确切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血肿位置、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颅内压,而与性别、伤后至第一次手术时间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发现,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术后脑积水密切相关,而GCS评分、血肿位置、颅内压与术后脑积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争取脑疝形成前手术、改善手术技巧、引流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将对冲性额颞区脑挫裂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挫裂脑组织清除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为完全清除,对照组50例为未完全清除,两组患者的预后、重度残疾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轻度残疾发生率较对照组高,植物生存率、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因此完全清除挫裂脑组织,有利于改善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临床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27例首次CT影像显示弥漫性脑肿胀、手术指征不明确的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于伤后6 h内行有创颅内压持续监测,观察颅内压的变化.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17例,因颅内高压中转手术10例.伤后随访6~17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8例 (66.7%),中度残疾6例(22.20%),植物生存3例(11.1%),无死亡病例.无因行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而并发颅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的病例.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压变化,对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救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例1 男,33岁.因被摩托车撞伤头部并意识模糊1 h急诊人院.入院体检:意识模糊,GCS 10分,言语错乱,刺痛睁眼.头颅CT示右颞枕叶脑挫伤,右枕骨骨折.初步诊断:原发性脑下伤、右颞枕叶脑挫裂伤、右枕骨骨折.入院后先予以止血、脱水等治疗,病情有好转,意识渐清醒.伤后第5天起诉头痛加重、烦燥不安,并出现颈项抵抗.复查头颅CT示:第四脑室下端闭塞,双侧侧脑室、第二脑窜及第四脑室上端扩大,环池闭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集我院治疗的1121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479例;年龄19~72岁,平均(43.2±15.4)岁。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肺基础疾病、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等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肺基础疾病、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抗生素、抑酸剂、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应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提高认识,从而减少其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夹闭21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共有2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6例,IV级4例。Fisher分级: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5分)14例(66.7%),中残(GOS 4分)2例(9.5%),重残(GOS 3分)3例(14.3%),死亡(GOS 1分)2例(9.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及对DLX5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VZa NSCs,分为对照组、BMP-2组、BMP-2+Noggin组和Noggin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TH+)神经元的情况;用RT-PCR检测DIX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MP-2组SVZa NSCs向TH+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和DLX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这种效应能被其拮抗剂Noggin特异性抑制.结论 BMP-2可能通过上调DLX5表达水平从而促进SVZa 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联合脑室型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98医院神经外二科在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下救治的42例PADB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2 h内行TCD及脑室型有创ICP监测,按入院首次ICP值分为ICP ≤ 25 mmHg组(27例)和ICP >25 mmHg组(15例),同时按入院时首次TCD监测的脑搏动指数,分为脑搏动指数≤ 1.4组(18例)及脑搏动指数>1.4组(24例)。同时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比较入院时不同ICP组及脑搏动指数组的预后情况。 结果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值15~46 mmHg,平均ICP为(24 ± 7)mmHg;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值1.21~3.31,平均脑搏动指数为1.7 ± 0.5。患者预后良好20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 ≤ 25 mmHg组预后优于ICP > 25 mmHg组患者[92.59%(25/27)vs. 60.00%(15/25),χ2 = 4.695,P < 0.05]。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 1.4组18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脑搏动指数> 1.4组患者[83.33%(15/18)vs. 79.16%(19/24),χ2 = 0.003,P> 0.05]。 结论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对PADBS患者的临床救治有指导作用,且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其中入院首次ICP ≤ 25 mmHg的PADBS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颅脑损伤患者(PHI组49例,非PHI组7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因素对PHI发生的影响.结果 PHI组首次CT时间(1.39±1.27)h,非PHI组(2.91±1.85)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PHI组发生tSAH 35例,非PHI组发生37例,2组tSA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伤后首次行头颅CT检查的时间以及伴有tSAH与脑外伤后PH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OR值0.558,95%CI 0.329~0.946,OR值13.000,95%CI1.187~142.354,P均<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的时间以及tSAH可以作为PHI发生的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0.
辛元  辛志成  施顺孝  吴钟华 《新中医》2019,51(11):93-9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丸治疗脑外伤后神经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外伤进行入院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59例与治疗组6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改善脑功能障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反应(头痛、头晕、失眠)的情况;观察治疗后2组总体效果与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头痛头晕以及失眠症状均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体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物副反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丸治疗对脑外伤后患者的康复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