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确定复方芪麝片中黄芪等药味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小鼠耳廓肿胀率、小鼠热板疼痛抑制率为指标,通过药化学和药效学的综合评价,优选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纯化方法为水提醇沉法,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结论:最佳纯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正常和诱导凋亡的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使用抗Fas抗体诱导凋亡,分别从正常组和诱导凋亡组的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中抽提mRNA,经反转录后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椎间盘软骨细胞cDNA的探针,再与BiostarR-40s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ScanArray4000激光扫描仪扫描,GenePix Pro3.0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标准化处理、Ratio值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凋亡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共筛选出明显变化的基因231条。在30条表达有差异的已知基因中,20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Ratio〈0.5),10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Ratio〉2)。变化的基因包括蛋白酶类,生长因子类,信号转导通路类等方面。结论初步筛选出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为研究颈椎病在基因水平上的病理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颈椎病属于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和相邻椎节的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2].颈椎病大致属于中医"痹症"、"痉症"、"头痛"、"眩晕"、"项强"等病理范畴.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故其发生、发展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了解颈椎病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探讨颈椎病发病机制以及防治颈椎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慢性损伤脊髓组织磷脂酶A2(PLA2)的活性、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方法采用生化活性法测定PLA2的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的含量。结果(1)PLA2活性:脊髓受压后各模型组PLA2活性增高,其中以中压组增高最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而重压组、轻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2)PGE2含量:中、重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轻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压模型组与轻压模型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慢性损伤后会继发炎症反应,炎症加重了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5.
痉、痿证方对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损伤局部VEG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探讨痉、痿证方 对大鼠脊髓持续性慢性损伤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椎前路螺钉压迫颈脊髓,螺钉持续留 置压迫30天以产生慢性损伤,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局部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 术组相比,轻、重压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干预后,各组表达进一步增高,治疗组与 模型组以及治疗组之间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髓慢性损伤能够刺激VEGF表 达增高,痉、痿证方能进一步增强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6.
肌腱损伤粘连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外科领域中,肌腱问题占很大比例,损伤肌腱修复术后极易导致粘连,一定的粘连有利于断端获得血管输送血液的营养,同时还使肌腱周围增生结缔组织膜的成纤维细胞接触肌腱而发挥修复作用。但粘连过多又使修复后的肌腱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手的各种运动功能。因此,防止粘连成了手部肌腱外科的一个中心问题,是手外科领域至今尚未能解决的难题。现就近几年有关肌腱损伤粘连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利水方对实验性兔骨关节炎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完成。取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每组5只。按Colombo法建立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5~8周给药。益气化瘀利水方组给予益气化瘀利水方(由生黄芪、汉防己、左秦艽、地鳖虫、制苍术、川牛膝、全当归、仙灵脾、生米仁等组成,自制制剂)0.09g,/(kg&;#183;d),氨糖美辛组给予氨糖美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批号030401)0.09g,/(kg&;#183;d),均与兔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定量颗粒饲料,确保其当天吃完。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未给药。各组于术后第9周取右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测定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积分吸光度。 结果:2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为圆形呈散在、无序排列。模型组软骨表面广泛碎裂、剥脱,可见软骨细胞簇集。益气化瘀利水方组软骨表面可见小的碎裂,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氨糖美辛组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可见细胞集簇现象。正常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氨糖美辛组软骨细胞及间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淡黄色。模型组在簇集的软骨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黄褐色。②各组关节软骨切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图像分析: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17.08&;#177;2.27,4.75&;#177;0.88,P<0.01);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43&;#177;2.37,9.27&;#177;2.44,P>0.05);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明显低于模型组(F=29.71,P<0.01)。 结论:益气化瘀利水方可抑制骨质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58.
当归鸡血藤汤是《骨伤方剂学》介绍的一个经验方,主要功效是益气补血生精,适用于许多骨伤疾病的气血虚弱阶段。我们用其治疗跟癌症中属肾亏精血不足和体质偏衰证型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55例,全系本院骨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50岁,平均58岁;左足发病20例,右足34例,双足1例;起病最长3年,最短4个月。本组观察病例除有年龄偏大特点外,均同时有少气乏力、精神欠佳、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舌质淡,脉弦细无力等精血亏损表现。2组方与用法2.1药物组成:当归15g,熟地15g…  相似文献   
59.
麝香调控退变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麝香对退变椎间盘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从 9个月模型组、麝香治疗组大鼠颈椎间盘中抽提mRNA ,经反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 ,获得椎间盘cDNA的探针 ;cDNA探针与大鼠BiostarR - 4 0s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结果由激光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标准化处理、ratio值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麝香组与模型组比较 ,11.1% (共 4 4 1条 )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 2 6 0条基因表达量上升(R >2 .0 ) ,182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 (R <0 .5 )。经过信息学分析 ,在上述两张芯片上都有基因表达量明显变化的 90条 (R >2 .0或 <0 .5 ) ,其中基因表达量都明显上调的 2 5条 (R >2 .0 ) ,其中功能明确的基因有 3条 ;都明显下调的 2 0条 (R <0 .5 ) ,其中功能明确的基因有 5条 ;麝香发挥明显上调作用的共 13条 (由R <0 .5到R >2 .0 )。结论 麝香对退变椎间盘出现总体调控。筛选出大鼠退变椎间盘中相关基因 ,特别是有较多的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表达 ,说明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介导了椎间盘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60.
施杞教授提出筋骨病"脏腑气血失和,筋骨失衡"的发病病机,临证中"法宗调衡",通过调衡筋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目的,形成了"气血为纲,脏腑兼顾,筋骨并重"的临床指导原则,建立了"筋骨病理论与治法研究体系",创立了退变性筋骨病系列防治方法,形成了系列调衡筋骨的手法和功法,并在颈椎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等疾病的康复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