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比较经导管封堵术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继发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合介入治疗ASD患儿30例,同期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ASD患儿40例,两组各有1例患儿为多孔型,介入治疗组有1例、外科手术组有15例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时间分别为(5.27±1.06)d和(15.88±5.01)d,术后ICU时间分别为0d和(1.49±1.36)d,术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0和13例(33%),其中外科手术组术后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而安装临时起搏器,1例因血栓形成和肺不张死亡.术后残余分流分别为0和3例(7.5%),介入治疗组无一例惠儿输血,外科手术组患儿均需输血,平均输血量为(363.3±249.3)mL.结论 经导管封堵ASD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无需输血和体外循环,不留瘢痕,易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对适合经导管封堵的ASD,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心脏直视手术可作为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2.
例1,男,11个月,生后发现心脏杂音11个月,口唇发绀1个月入院。查体:口唇、肢端发绀,胸骨右缘第3肋间闻及SMⅢ~Ⅳ/6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孤立性右位心,单心房、单心室,肺动脉瓣狭窄,双上腔静脉、冠状动脉显示不清。心导管检查:右位心,单心房、单心室,肺动脉瓣及流出道狭窄,双上腔静脉。解剖右冠窦未见冠状动脉开口,单支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处,主干分出左冠状动脉及绕行至右心缘分出右冠状动脉。例2,男,8个月,发现心脏杂音5个月,发绀1个月入院,查体:唇周、四肢肢端发绀,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SMⅢ~Ⅳ/6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法洛四联症,左右…  相似文献   
53.
54.
1 病例摘要患儿,男,6岁2个月。发现心脏杂音4年余入院。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心脏彩超证实有动脉导管未闭(PDA),自幼不伴吃奶中断,有多汗及哭吵后发绀,身材矮小,语言发育落后,2岁左右才能说单个字,现平时能说词汇,不能说单句;3岁以后才能独立行走,现在行走易摔跤。曾多次患肺炎住院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55.
短期强化训练提高实习生查体技能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目前医学生体格检查技能以及t临床动手能力普遍下降的问题,探索临床技能培训和提高学生t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2名儿科学专业实习生采用摸底考核、观摩、模拟练习、点评、再考核方式,教师脱产专职集中分组短期强化培训实习生体格检查能力,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结果:学生体格检查手法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准确程度和全面程度及总成绩均有明显提高(P〈0.05);多数学生对该方法表示赞同。结论:短期强化训练教学法有利于纠正学生查体中的错误,增强学生查体熟练程度及规范性,快速提高学生体格检查技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儿童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植入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及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9例儿童ASD患者介入封堵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imer)浓度。结果与封堵术前比较,血浆F1+2、t-PA、D-dimer浓度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日较术前水平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β-TG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儿童A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了凝血酶、纤溶系统的激活及血小板的活化,短期内恢复至术前水平;儿童ASD介入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抗凝已足够;介入治疗A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程序性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血管相关性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并对其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 16例患儿中男4例、女12例,1岁3例、5~13岁13例。经血管造影明确为主肺侧支循环13例(81.25%)、肺动静脉瘘1例(6.25%)、支气管动脉肺血管瘘1例(6.25%),另1例未明确诊断血管类型。11例患儿行介入封堵治疗,1例行胸腔镜下异常血管结扎术,1例行部分肺叶切除术,3例放弃治疗。11例介入封堵治疗患儿,封堵术后即时造影,2例可见少许分流;3例封堵术1年内咯血复发,均为主动脉侧支循环。2例手术治疗患儿无复发。结论肺血管异常为儿童咯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以主肺侧支循环为主要类型,介入封堵仍为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介入治疗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术的患儿,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截取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总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新发中度及以上反流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186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97例,年龄18~148(45.4±25.4)个月,体重8.5~48(15.7±6.1) kg;超声缺损(5.6±1.9)mm,压差(68.6±13.7)mmHg,距主动脉瓣距离<3 mm 8例(4.3%),术前有心律失常18例(9.7%),合并膜部瘤70例(37.6%);封堵器大小(6.3±1.2)mm,封堵器形状对称178例(95.7%)、偏心8例;麻醉方式为全麻147例(79%)、局麻39例,手术时间(38.8±15.0)min。②术后住院期间共发生并发症60例(32.3%),新发心律失常30例(16.1%);残余分流30例(16.1%),其中1例为大量分流;新发中度及以上瓣膜反流9例(4.8%),均为三尖瓣反流。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并发症:超声下大缺损(OR=1.264,95%CI: 1.040~1.536,P=0.019)和偏心型封堵器(OR=6.732,95%CI: 1.018~44.509,P=0.048)为危险因素;残余分流:超声下大缺损(OR=1.577,95%CI: 1.154~2.155,P=0.004)和右心室收缩压升高(OR=1.080,95%CI: 1.001~1.165,P=0.047)为危险因素,左心室平均压升高为保护因素(OR=0.913,95%CI: 0.864~0.966,P=0.001);新发中度及以上瓣膜反流:右心室收缩压升高(OR=1.068,95%CI: 1.006~1.133,P=0.030)和更大的封堵器(OR=1.585,95%CI: 1.003~2.506,P=0.048)为危险因素。 结论:超声下VSD大小、封堵器的大小与形状、右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平均压与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有关,同时提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右心功能在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川崎病后,接受规范化治疗,并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21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血清PCT、CRP水平检测结果,以及川崎病发病后30 d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根据217例患儿川崎病急性期是否并发CAL,将其分别纳入CAL组(n=72)和非CAL组(n=145)。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儿的血清PCT、CRP水平。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的血清PCT、CRP阳性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血清PCT与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联合预测因子L。绘制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T、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R与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最佳临界值,同时计算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敏感度、特异度。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CAL组与非CAL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16 μg/L与0.04 μg/L,血清CR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5.0 mg/L与16.4 mg/L,2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46;Z=-6.412,P<0.001)。2组患儿血清PCT、CRP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22,P=0.269;χ2=0.665,P=0.415)。②以川崎病患儿是否并发CAL作为二分类结局变量,血清CRP、PCT水平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的结果显示,血清CRP、PCT水平升高,均为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7,95%CI:1.027~1.190,P<0.001;OR=1.046,95%CI:1.015~1.078,P=0.003)。构建的联测预测因子L的表达式为:L=x1+0.608x2,其中x1、x2分别是指血清CRP、PCT水平。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T、CRP水平,对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ROC-AUC分别为0.773(95%CI:0.700~0.845,P<0.001),0.560(95%CI:0.475~0.645,P=0.148)和0.767(95%CI:0.695~0.839,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联合预测因子L及血清PCT、CRP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3.068、2.32 μg/L和22.0 mg/L,此时其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敏感度分别为68.1%、30.6%、68.1%,特异度分别为83.4%、86.9%、80.7%。 结论监测儿童川崎病急性期血清PCT、CRP水平及其联合预测因子L值(L=x1+0.608x2,其中x1、x2分别是指血清CRP、PCT水平),对儿童川崎病急性期并发CAL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心血管畸形[1]。国外公认CHD发病率在0.8%左右[2],与我国报道的0.7%~0.8%基本相符[3]。常见的CHD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CHD不仅影响儿童的存活率,还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发育障碍[4-5]。Rashkind和Miller于1966年首次行经皮球囊房隔造口术,此后经导管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由于其较外科手术有着创口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6],现已成为常见CHD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