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主要表现记忆功能及智能严重受损,临床为痴呆综合征.  相似文献   
52.
潘氏细胞(PC)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具有强大的分泌功能,可分泌防御素等多种物质,抑制肠道致病微生物的繁殖。研究发现克罗恩病(CD)与PC之间具有密切关系,CD患者的NOD2基因突变、PC自噬性功能缺陷均会影响PC功能。一些与炎症、凋亡等相关的因子也会影响PC功能,在C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此文就近年来有关PC与C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CD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来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治疗和预后。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男5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8±11.42岁。主要的发病来源为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第二磨牙(38.6%)。根尖周炎是最常见的牙源性感染的病因。治疗包括抗生素和经颈部纵隔引流(63例)、胸廓切开术(7例)。死亡率为5.7%。影响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发生并发症(P<0.005)和严重脓毒症或败血性休克(P<0.002)。 结论: 成功治疗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关键是对疑似症状的迅速诊断、快速CT扫描和彻底的纵隔引流。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综合预防与控制模式。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取随机整群抽取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社区,对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前瞻性的方法进行健康干预随访研究。随访干预前、干预后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广东省社区居民5293例,共随访4967例对象,随访率为93.84%。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患病率接近(24.32%vs.22.59%,P〉0.05)。干预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社区居民定期测血压、定期测血糖、低盐饮食及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的人数比例明届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患者治疗率、合理用药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预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残疾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病的防控有赖于政府、社会、居民及家庭的一起努力,而采取社区健康干预模式是慢性病防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磁共振体层血管成像(MRTA)对预测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后疗效的价值.方法:277例行MVD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前、后接受MRT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读取术前及术后NVC分级,术后疗效分为优、良和差3组,采用SPSS 13.0软件包中的x2检验确定术前NVC的压迫程度、术后NVC压迫程度和术后NVC的缓解度在3组的分布有无差异.结果:250例(90.2%)病例术后2年疗效为优,18例(6.5%)为良,8例(2.9%)为差,1例(04%)因术后颅内出血死亡.术前不同NVC分级的病例,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异(x2=5.542,P=-0.476);术后不同NVC分级(x2=18.693,P<0.05)和不同NVC缓解度(x2=11.484,P<0.05)的病例,术后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MVD术后行MRTA检查,是预测术后疗效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NVC分级越大和NVC缓解度越小的病例,MVD术后疼痛缓解不佳的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下颌下间隙.糖尿病组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与非糖尿病相比,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本研究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非清髓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1例为同胞间HLA配型6个位点完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1例为同胞间HLA配型6个位点完全相合的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由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磷酰胺组成。用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2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分别为 5及 9d),2例均未发生GVHD。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感染表现,另1例患者出现CMV感染,给予更昔洛韦病情得以完全控制。2例分别无病生存8及17个月。结论: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检测人前列腺癌(PCa)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前列腺癌(高分化癌9例、中分化癌17例、低分化癌30例)组织和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DNMT1、GSTP1和APC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FLOW-PRA)的方法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ELIA-PRA)的方法在临床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相关性、灵敏性、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采用FLOW-PRA和ELISA-PRA两种方法对212份等待肾移植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LOW-PRA和ELISA-PRA两种方法各耗时1.5h和3 h.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PRA Ⅰ类和PRAⅡ类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9.采用FLOW-PRA法检出PRA Ⅰ类和Ⅱ类阳性率分别为24.5%和18.4%,采用ELISA-PRA法检出PRAⅠ类和Ⅱ类的阳性率分别为17.9%和14.6%,FIOW-PRA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PRA法.FLOW-PRA法能准确检测到低浓度抗体及其抗体特异性.结论 与ELISA-PRA法相比.FLOW-PRA法简单快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低致敏患者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更适合临床器官移植对PRA的检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钙与骨化三醇对中老年骨量减少男性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 mg,含维生素D125 u)治疗组加服骨化三醇(盖三醇0.25 mg).连续治疗12个月.在治疗前,后12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B-CTX)、血钙、磷、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侧位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高并有差异(P<0.05);血清BGP无差异(P>0.05);β-CTX下降明显(P<0.01)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钙、磷两组间均无差异.[结论]钙加活性维生素D(盖三醇)可预防骨量的进一步下降.而单纯补钙及少量维生素D并不能防治骨量减少患者进一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