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9篇
  免费   4183篇
  国内免费   2521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55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891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2277篇
内科学   1294篇
皮肤病学   531篇
神经病学   528篇
特种医学   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42篇
综合类   11200篇
预防医学   1393篇
眼科学   207篇
药学   13939篇
  15篇
中国医学   22412篇
肿瘤学   493篇
  2024年   296篇
  2023年   1160篇
  2022年   1159篇
  2021年   1299篇
  2020年   1352篇
  2019年   1632篇
  2018年   934篇
  2017年   1648篇
  2016年   1785篇
  2015年   2153篇
  2014年   3115篇
  2013年   3088篇
  2012年   3835篇
  2011年   4173篇
  2010年   3495篇
  2009年   3273篇
  2008年   3625篇
  2007年   3146篇
  2006年   2808篇
  2005年   2492篇
  2004年   2125篇
  2003年   1830篇
  2002年   1518篇
  2001年   1190篇
  2000年   811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次生产物淫羊藿次苷Ⅰ,宝藿苷Ⅰ和脱水淫羊藿素的制备及HPLC含量测定法。方法通过酸解法、酶解法或酸解-酶解结合法制备淫羊藿苷次生产物。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3种淫羊藿苷次生产物的含有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70∶3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硫酸水解淫羊藿苷可获得淫羊藿次苷Ⅰ,β-葡萄糖苷酶水解法可获得宝藿苷Ⅰ,酶解-酸解结合法可制备脱水淫羊藿素。该含量测定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8%,RSD在1%以下。结论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得率高,产物分离纯化步骤较简便,纯化产物纯度高。HPLC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淫羊藿苷次生产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2.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对甘草从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的初步预测。方法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15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确定甘草的Q-marker。结果文献研究确定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为甘草Q-marker的主要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建立15批甘草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5个成分为主要标志性成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4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具显著差异,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作为甘草Q-marker。结论以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作为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通过网络药理学(有效性)结合多产地甘草药材定性定量(可测性)研究最终确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4个成分可作为甘草潜在Q-marker科学合理,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联合七叶神龙膏外敷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3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区,用玻璃罐拔吸皮损处脓液,取罐后用七叶神龙膏外敷皮损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25例,好转6例(其中3例患者因自身原因不能完成第2个疗程治疗),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94%(31/33)。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3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00%(33/33)。30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最短2 d,最长6 d,平均4.6 d。结论:梅花针叩刺拔罐联合七叶神龙膏外敷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4.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当归四逆汤中单味药白芍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白芍水煎液和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明确成分传递规律;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白芍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白芍水煎液和15批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并各指认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2个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13条关键通路,表明白芍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发挥作用,初步预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为白芍潜在的Q-marker。结论研究分析预测的Q-marker,为白芍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白芍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电芒针透刺治疗心神失养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神失养型焦虑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用电芒针透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常规针刺治疗,疗程4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脑电超慢涨落图(EFG)技术检测乙酰胆碱Ach(S5)、多巴胺DA(S11)水平来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ch(S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多巴胺DA(S1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芒针透刺治疗焦虑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黄芩苷通过iNOS/PUMA信号通路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检测iNOS、PUMA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UMA mRNA表达,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检测NO含量,i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PUMA表达,Hoechst 33342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50 mM黄芩苷引起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性死亡;黄芩苷促进肝星状细胞PUMA mRNA、蛋白表达;i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后PUMA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减少。结论黄芩苷能通过iNOS/PUMA信号通路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7.
张依  李婷  丁越  邹纯朴  田娟娟  张彤 《中成药》2020,(2):465-468
目的优化芩麻颗粒前处理工艺。方法考察颗粒研磨、提取方法、提取溶剂种类及体积、提取时间对黄芩苷含有量的影响,以及0.45μm微孔滤膜、高速离心(15000 r/min、10 min)对该成分转移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前处理工艺为0.2 g颗粒(不研磨)精密加入25 mL 75%甲醇,超声提取20 min。不同品牌、类型微孔滤膜对黄芩苷均有一定吸附作用,提取液前处理方法为高速离心。结论该前处理工艺准确稳定,操作方便,可为芩麻颗粒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梅花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验证该法在梅花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应性。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为355 nm;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绿原酸、异槲皮苷、芦丁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梅花药材中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梅花中金丝桃苷与绿原酸、异槲皮苷、芦丁的相对校正因子;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梅花中4种不同成分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对痤疮患者皮损程度、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放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程度、DL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个数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皮损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皮损减少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湿热型痤疮疗效佳,不良反应率低,复发率低,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