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31篇
  免费   4183篇
  国内免费   2521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55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891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2278篇
内科学   1294篇
皮肤病学   531篇
神经病学   528篇
特种医学   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42篇
综合类   11200篇
预防医学   1393篇
眼科学   207篇
药学   13940篇
  15篇
中国医学   22412篇
肿瘤学   493篇
  2024年   297篇
  2023年   1160篇
  2022年   1160篇
  2021年   1299篇
  2020年   1352篇
  2019年   1632篇
  2018年   934篇
  2017年   1648篇
  2016年   1785篇
  2015年   2153篇
  2014年   3115篇
  2013年   3088篇
  2012年   3835篇
  2011年   4173篇
  2010年   3495篇
  2009年   3273篇
  2008年   3625篇
  2007年   3146篇
  2006年   2808篇
  2005年   2492篇
  2004年   2125篇
  2003年   1830篇
  2002年   1518篇
  2001年   1190篇
  2000年   811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瑞巴林和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PHN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钴胺和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HAMD、PSQI和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瑞巴林和甲钴胺治疗PHN,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黄芩苷通过iNOS/PUMA信号通路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检测iNOS、PUMA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UMA mRNA表达,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检测NO含量,i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PUMA表达,Hoechst 33342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50 mM黄芩苷引起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性死亡;黄芩苷促进肝星状细胞PUMA mRNA、蛋白表达;i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后PUMA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减少。结论黄芩苷能通过iNOS/PUMA信号通路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水翁花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神经细胞PC12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PC1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的水翁花干预H2O2诱导的PC1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SOD水平。qRT-PCR法检测水翁花对miR-422a表达的影响;过表达miR-422a或抑制miR-422a表达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SOD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Bcl-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抑制miR-422a表达(P<0.05),而水翁花处理后,PC12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SOD活性增强(P<0.05),促进miR-422a表达(P<0.05),Bcl-2表达上调(P<0.05),Bax表达下调(P<0.05);过表达miR-422a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P<0.05),增强SOD活性(P<0.05);抑制miR-422a表达可逆转水翁花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SOD活性的影响。结论水翁花可通过上调miR-422a表达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与抗细胞凋亡及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次生产物淫羊藿次苷Ⅰ,宝藿苷Ⅰ和脱水淫羊藿素的制备及HPLC含量测定法。方法通过酸解法、酶解法或酸解-酶解结合法制备淫羊藿苷次生产物。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3种淫羊藿苷次生产物的含有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70∶3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硫酸水解淫羊藿苷可获得淫羊藿次苷Ⅰ,β-葡萄糖苷酶水解法可获得宝藿苷Ⅰ,酶解-酸解结合法可制备脱水淫羊藿素。该含量测定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8%,RSD在1%以下。结论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得率高,产物分离纯化步骤较简便,纯化产物纯度高。HPLC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淫羊藿苷次生产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王不留行配方颗粒中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5 HC-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王不留行黄酮苷在0.010,1~1.009,0 m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9%,RSD为3.3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王不留行配方颗粒中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傍刺病变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功能评分、TCD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V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RVA)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LVA(Vd)、RVA[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s)、Vm]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Vs、Vd、Vm、PI)、LVA(Vs、Vm)、RVA(Vs、V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傍刺法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围刺组、运动组、围刺+运动组,每组15只。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14天后进行行为学评估;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比;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GSK-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水平。结果:14天后围刺+运动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比优于模型组、头穴围刺组和运动组(P<0.01)。围刺+运动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可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GSK-3β水平、增加VEGF表达(P<0.01)。结论: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傍次上肢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傍次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肢体瘫痪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的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傍刺上肢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上肢常规经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两组上肢的肌力(MMT徒手肌力评定法)、关节活动度(ROM关节活动度评定法)、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ARA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确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均上升。治疗组较对照组ROM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改善更优(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力经MMT评定后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疗效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电针傍刺经筋结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都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上肢瘫痪,但电针傍刺经筋结点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