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9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10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550篇
内科学   23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1425篇
预防医学   813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619篇
  5篇
中国医学   955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的证候要素及发病规律。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14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证候规律。结果明确了中风先兆证临床表征的频次及症状间关联规律。核心症状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一过性症状、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并推演出症状核心组合14个。结论风证是中风先兆证特异性证候要素,火、毒是其前序阶段及病理基础,负性情绪是促进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下出现弥漫性"火""毒"证候表现,是中风病的重要预警指征。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牙科纯钛铸造后力学拉伸性能的影响.方法:在6种热处理温度下,对牙用纯钛铸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3种力学指标进行测试;同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铸件的显微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结果:当退火温度为650、700、750℃时,与对照组相比,铸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所提高;700℃处理组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均为最高.显微组织结构显示对照组和热处理组中均可见晶粒粗大的β转变组织,700℃热处理组中晶粒明显细化,形态相对规则,并有等轴化趋势.断口扫描电镜分析显示700℃热处理组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韧窝大而深.结论:通过热处理可以提高牙科铸造纯钛的力学性能,当热处理温度为700℃时铸件的拉伸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3.
李儒银  李洋  罗志宏 《重庆医学》2021,50(4):708-710
数据开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快速、准确地获取并有效地收集、利用相关数据,有助于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控,提高应急响应的科学性,降低疫情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该文阐述了基于关联数据整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的必要性,分析了数据开放平台的技术实现过程,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开放平台,证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开放平台可实现疫情数据的科学开放和智能管控.  相似文献   
54.
李儒银  李洋  罗志宏 《重庆医学》2021,50(4):708-710
数据开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快速、准确地获取并有效地收集、利用相关数据,有助于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控,提高应急响应的科学性,降低疫情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该文阐述了基于关联数据整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的必要性,分析了数据开放平台的技术实现过程,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开放平台,证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开放平台可实现疫情数据的科学开放和智能管控.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基于Bert深度学习技术处理的电子病历数据构建疾病关联网络,使用链路预测技术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预测。方法:使用Bert-WWM模型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提取来自非结构化中文电子病历中的疾病诊断信息,使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计算疾病关联系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疾病关联网络。最后,使用链路预测,预测患者潜在的并发症。结果: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81条重要的疾病并发规则。使用链路预测技术对疾病关联网络预测,发现呼吸系统常见病往往伴随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同时,也预测出一些不相关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最后,通过文献及发病机制分析对预测的并发症进行验证。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疾病关联网络的链路预测可以预测临床潜在并发症,为有效进行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6.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真实世界证据的产生及发展背景,针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的意见通知,探讨应用真实世界证据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以此支持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结合中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以及知情同意规则的应用,思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过程中个人健康信息难保障、真实世界证据真实性难保证以及药企赠药活动的法律关系难厘清的相关法律风险。并提供在应用与监管方面应当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利益冲突、严格审查并建立虚假真实世界证据惩罚机制以及明确真实世界证据应用中赠药行为规制的建议,以期真实世界证据能够合理规范的应用于药物研发,更好地保障受试者权益以及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7.
摘要:目的:探析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2019创建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针灸处方库,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频次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Gephi软件对针灸处方进行社区聚类分析。 结果:共纳入病例101首针灸处方,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用穴共64个,总频次1107次,使用最多的腧穴为颈百劳,其次是肩中俞、天柱、合谷、风池。阳经穴位使用频率高达70.37%,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颈型颈椎病腧穴配伍以颈百劳-天柱-肩中俞最为常见。社区聚类结果显示,形成了三个稳定的腧穴群组,分别为:肝俞-肾俞-膈俞-大肠俞;膻中-百会-印堂-安眠;肩中俞-天柱-风池。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谷世喆教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注重阳经选穴,颈项局部选穴和腰背部选穴相结合,体现了谷教授治疗颈椎病“温阳通气,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索藏族医(简称藏医)“方-药-量-性”关系复杂而共性关联突出,难以揭示隐形特异性藏医药临床用药规律等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 该研究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收载184首藏医临床常用方剂的“方-药-量-性”关系。结果 方-药关系分析发现诃子、红花等11个最大共有属性组方,是分类配伍的关键组方,可以有效分类治疗隆病、赤巴病、血热病等8类方剂,在方剂中三果汤散、六味良药散等调节三因和辅助脏腑功能类组方药物的共有性最强。药-量关系分析发现,诃子、红花、石榴子、余甘子等用量最高,表明这些组方药物一般以君药形式入药,而豆蔻、草果等六味良药散组方药物虽频次较高,但剂量较低,主要起着调节方剂整体药性和保护脏腑的作用,而麝香、牛黄、渣驯等藏医特效药物,频次虽高但剂量很低,具有增强药性,引药患处的作用。量-性关系分析发现属于凉性方剂较多,占75.6%,发现有67首方剂因其组方剂量不同而产生药性与功效不相符的现象。结论 藏医方剂中存在很多共性组方和共性用法,如不对这些共性关联加以处理,会出现任何疾病均以这些共性关联为核心的结果,却无法解开隐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方-药-量-性”等多维层面同时注重敏感性和特异性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揭示藏医临床用药思想。  相似文献   
59.
惠慧  陈祺松  田港  单琪媛  秦路平 《中草药》2021,52(9):2589-2596
目的采用谱效关联分析方法探索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抗炎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为其抗炎活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24批吴茱萸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细胞模型,考察24批吴茱萸药材对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水平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关联指纹图谱色谱峰峰面积与抗炎活性的关系,并采用UPLC-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对吴茱萸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指认。结果 24批吴茱萸药材对RAW264.7细胞上清液NO抑制率为12%~82%,谱效关联分析共筛选出14个吴茱萸潜在抗炎成分,分别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等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以及奎宁酸类成分、绿原酸类成分、喹诺酮类生物碱等。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隐绿原酸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及细胞内iNOS水平(P0.05、0.01)。结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奎宁酸、去氢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为吴茱萸抗炎活性的Q-Marker。  相似文献   
60.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对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DSD)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关联物质预测分析。方法建立DSD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纹图谱,匹配共有峰,进行共有峰的归属分析;基于可测性和可追溯性进行DSD活性成分的筛选,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DS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关联物质。结果建立了DSD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纹图谱,标定25个共有峰,指认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肉桂酸、邻甲氧基桂皮醛、甘草酸、藁本内酯、细辛脂素9个色谱峰,相似度均0.90。根据各共有峰的归属分析,主要药效物质群可以从饮片到物质基准对应实物较为完整的传递,归属关系清晰明确;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出的9个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富集的通路中包括癌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roteinkinase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等,DSD的9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号通路达到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作用。结论建立了经典名方DSD的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归属分析,明确DSD的色谱峰归属,对经典名方DSD进行整体化、过程化的质量控制;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发现DSD的9个活性成分具有传递性和溯源性,且与DS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属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其潜在的功效关联物质,为DS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