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 探索藏族医(简称藏医)“方-药-量-性”关系复杂而共性关联突出,难以揭示隐形特异性藏医药临床用药规律等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 该研究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收载184首藏医临床常用方剂的“方-药-量-性”关系。结果 方-药关系分析发现诃子、红花等11个最大共有属性组方,是分类配伍的关键组方,可以有效分类治疗隆病、赤巴病、血热病等8类方剂,在方剂中三果汤散、六味良药散等调节三因和辅助脏腑功能类组方药物的共有性最强。药-量关系分析发现,诃子、红花、石榴子、余甘子等用量最高,表明这些组方药物一般以君药形式入药,而豆蔻、草果等六味良药散组方药物虽频次较高,但剂量较低,主要起着调节方剂整体药性和保护脏腑的作用,而麝香、牛黄、渣驯等藏医特效药物,频次虽高但剂量很低,具有增强药性,引药患处的作用。量-性关系分析发现属于凉性方剂较多,占75.6%,发现有67首方剂因其组方剂量不同而产生药性与功效不相符的现象。结论 藏医方剂中存在很多共性组方和共性用法,如不对这些共性关联加以处理,会出现任何疾病均以这些共性关联为核心的结果,却无法解开隐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方-药-量-性”等多维层面同时注重敏感性和特异性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揭示藏医临床用药思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短柄龙胆进行形态组织学研究.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确定了短柄龙胆在形态组织学方面的鉴别特征,为短柄龙胆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包虫病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992—2006年的1312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均有分布。患者主要集中于21~50岁,20岁以下的患者相对较少,以藏族为主。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的17个县以及青海省果洛州的5个县,而泡型包虫病同时分布于其中的大部分地区。结论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同时流行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和青海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4.
"味性化味"(Ro Nus Zhur Jes)理论是藏族药学(简称藏药)的核心内容,可分为"味性能"(Ro Yi Nus Pa)和"本质性能"(Ngo Bovi Nus Pa),而"味性能"又分为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等;"本质性能"又分为气味功效、生地功效、颜色功效、同形功效等8种,是藏药从采集到炮制,从配伍到成品的理论依据。藏药"味性化味"理论与疾病的20种特性形成轴承关系,通过"味性化味"的配伍,调节三因的紊乱,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藏药经典方剂都在该理论指导下配伍而成,因此,开展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研究,可揭示藏医用药规律的科学内涵。但目前藏药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等邻域,很少从藏药"味性化味"理论来研究,脱离了藏药传统理论的指导,很难发现藏药配伍的核心规律。本文基于3 000余函藏医古籍文献,应用历史时间轴方法和Gephi v0. 8. 2可视化软件等梳理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的传承历史,阐释藏药六味、三化味、十七效等如何作用于三因和20种特性等疾病属性,以期为藏药药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强化我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2006年8~9月对西藏自治区辖区的拉萨市和日喀则、山南、阿里、林芝、昌都5个地区的38所学校进行了综合性卫生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情况,探究运用心理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对该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妊娠合并贫血患者98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人,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并结合饮食护理措施。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观察运用心理护理结合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5.31%)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3.88%),在临床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i进行心理护理并结合饮食护理操作,可以明显有效的降低高原地区孕妇出现贫血情况,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孕妇的死亡率,此方法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拉萨市区部分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为今后做好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直属管辖的13家学校食堂进行现场检查。结果各学校有50%以上的学生在集体食堂就餐;各校均设有食堂管理人员;都有卫生许可证和上下水设施、冷藏设施;有库房的食堂大部分能做到物品隔墙离地上架,主、副食分类、分架存放;从业人员均持健康证上岗,但经过相关卫生培训者较少。结论拉萨市内由区卫生监督所管辖的多数学校集体食堂的基础卫生设施、卫生管理及食品卫生总体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满足高原地区农牧民育龄妇女知情选择的需求,在西藏推广应用成熟的避孕方法。方法:对基层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人员培训和对育龄群众开展宣传、咨询服务,落实4种避孕措施。结果:共为农牧区的1992例妇女落实了宫内节育器(IUD)、皮下埋植、单纯孕激素避孕针和复方避孕针。经6个月的两次随访,只有农区的6例IUD终止使用。4种避孕方法的副反应以月经问题为主,但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妇女的居住地域、年龄、孕产次及哺乳情况等对其方法的选用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在农区还是牧区,所引入的4种避孕方法均有很好的效果和良好的可接受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藏族药(简称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探索藏药成方制剂组方药名规范化。方法 采用“人机结合”理念,通过构建藏药名词术语词表(数据来源为国家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藏族医药经典著作等),对藏药成方制剂的组方数据进行词表挖掘,结合专家审核,构建藏药成方制剂组方药与各药品标准、辞典间的文本关联,探索组方药名的规范化方法及技术。结果 该文以我国批准上市的藏药成方制剂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组方药名与药材名不统一带来的种种不便,并从文本关联、评价方法优化、专家决策体系形成,3个层次探讨藏成药组方药名规范化的设计思路,提出“筛评校定新”五位一体藏药药名规范化研究模式。详述了藏药成方制剂数据库及专业词表的构建、功能和优势,结合文本注释,建立了标准的药材部分和成方制剂部分的关联。结论 文本关联法较为准确反映了藏药成方制剂组方药名的不规范现象,结合专家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到规模较大或网络结构更复杂的组方药名规范化中。  相似文献   
10.
包虫病手术患者1 312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包虫病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992-2006年的1312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均有分布。患者主要集中于21~50岁,20岁以下的患者相对较少,以藏族为主。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的17个县以及青海省果洛州的5个县,而泡型包虫病同时分布于其中的大部分地区。结论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同时流行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和青海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