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制备NIDD基因TaqMan探针建立检测NIDD基因荧光定量PCR(FQ-PCR),以进一步研究NIDD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法,从出生后一天的SD大鼠脑组织mRNA中扩增NIDD基因的部分编码序列区(CDS)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采用TaqMan探针,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结果:RT—PCR法扩增出一特异产物与预期长度112bp相符,DNA序列测序的结果与C,ene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AB098078)比较,所克隆的NIDD基因片段与其中的112bp完全相同,与NIDD基因100%同源。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大于0.99,反应效率显示为1,各点变异系数小于10%。结论:采用RT.PCR和T载体技术成功制备出可应用于FQ-PCR的NIDD基因TaqMan探针。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时镇痛效应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昏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ASAⅠ Ⅲ级、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曲马多1 000 mg; B组给予昂丹司琼8 mg+曲马多1 000 mg; C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曲马多1 000 mg。3组患者PCIA按曲马多持续量10 mg,锁定时间10 min,追加量15 mg,4 h限量150 mg。观察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0~4,~8,~24,~48 h各时段疼痛程度、镇静程度、48 h曲马多用量、恶心、呕吐及头昏情况。结果C组术后镇痛效果最佳,A组次之,B组最差;48 h曲马多用量B组最大,A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恶心、呕吐患者最少,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之间镇静程度、头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昂丹司琼不能减少胃癌根治术后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时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会减弱其镇痛效能,加大曲马多用量;地塞米松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且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肝细胞恶性转化与多种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中Wnt信号通路发挥重要的作用,该通路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信号通路,其中前者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较深入,本文综述了Wnt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或相关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alT)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的时空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 将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9横断伤8 h、1 d、3 d、5 d、7 d、14 d组,每组6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β-1,4-GalT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β-1,4-GalT在脊髓中的分布以及伤后的定位改变.结果 脊髓横断损伤后,β-1,4-GalT-Ⅴ在损伤上、下段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损伤后8 h和1 d,之后逐渐下降,至伤后14 d降低至假手术组水平.增高的mRNA主要分布于损伤周围的细胞中及脊髓后角浅层的感觉神经元中.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β-1,4-GalT-Ⅴ主要分布于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少突胶质细胞.同时β-1,4-GalT-Ⅴ mRNA在损伤后大量表达于富含P物质和IB-4的脊髓后角浅层的感觉神经元中.结论 脊髓损伤后β-1,4-GalT在基因和细胞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并且与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该酶可能参与了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即伤后早期的炎性反应,并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Spy1的表达,探讨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HCC及癌旁组织和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中spy1和Ki67蛋白的表达.收集5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pyl和PCNA的表达.结果 Spy1在HCC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HCC中,Spyl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血清AFP值之间相关(P<0.05);Spy1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Spy1在HCC组织中高表达,Spy1可能在HO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β-1,4-半乳糖苷键在各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分别提取人正常脑及星形胶质细胞瘤蛋白质,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考马斯亮蓝(CBB)染色。并利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Ⅰ(RCA-Ⅰ),经letin blot和组织化学方法分析β-1,4-半乳糖苷键在各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变化和表达定位。结果CBB染色结果显示,人正常脑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蛋白质组成相似。RCA-Ⅰ letin blot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半乳糖基化较正常脑组织有升高趋势,并且有-61kD的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被半乳糖基化。组织化学方法表明:β-1,4-半乳糖苷键散在表达于正常脑组织和各级胶质瘤组织中,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表达β-1,4-半乳糖苷键的细胞增多:Ⅰ、Ⅱ、Ⅲ和Ⅳ平均RCA-Ⅰ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5%、21%、28%和41%,而正常脑组织平均RCA-Ⅰ染色阳性率为8%。结论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与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为分析β-1,4-半乳糖苷键及其相关糖基转移酶在恶性胶质瘤中的发病和诊治意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严美娟  楼小侃  葛云芬 《江西医药》2005,40(12):790-79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联合异氟烷或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恢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方法择期全麻下行LC病人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分成R1组和RP组,各20例.两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即咪唑安定、异丙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R1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氟烷、RP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记录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1min、3min、气腹时、气腹后1、3、5、10、15min的动脉收缩瓜(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SBP、DBP、MBP均在诱导后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气腹开始后趋于平稳;两组HR均在诱导后减慢(P〈0.01),捕管后及气腹开始即恢复,但都又在气腹3min开始减慢(P〈0.05):两组间均尤差异。手术结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及恢复定向能力的平均时间尤明显差异。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人数RP组明硅减少(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行LC时。瑞芬太尼联合异氟烷或异丙酚都能缓解气腹及手术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早期复苏.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能明娩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CO2气腹前后呼吸循环功能和血气的变化,将其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本院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20例,ASAⅠ~Ⅲ级,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术中控制呼吸,调整呼吸频率(RR)和潮气量(VT),调整呼气末CO2(PETCO2)在35~40mmHg,气腹后加用5cmH2O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患者气腹前、气腹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和手术结束放气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aw)、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PETCO2;在相应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碱剩余(SBE);根据血气分析和监测结果计算出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PETCO2)。记录术后24小时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结果 HR于气腹后2小时、3小时时较气腹前有明显升高(P〈0.05);CVP气腹期间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Paw气腹后各时点明显高于气腹前(P〈0.01);AADO2在气腹后1小时和2小时增大(P〈0.05);Pa-PETCO2气腹后1小时较气腹前增大(P〈0.05);VCO2于气腹后各时间点及手术结束时均高于气腹前(P〈0.01);SBE于气腹后1小时至手术结束均负值增大(P〈0.05);其余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小时VAS评分静息时(2.2±0.7)分,活动时(2.7±0.9)分。结论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呼吸循环功能,能避免高碳酸血症,维持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稳定,同时加强术后镇痛,有利于腹腔镜前列脉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UCSA)用于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病人60例,年龄63~91岁,ASA I~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腰麻组(UCSA)组(U组)选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患侧肢体在上,穿刺成功后置入Spinocath导管,注入0.375%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0.5~1ml,根据阻滞平面追加上述剂量局麻药.单次腰麻联合硬膜外组(SSEA)组(S组)同U组穿刺,患侧肢体在下,穿刺成功后单次注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3ml,根据阻滞平面立即调整体位至麻醉平面满意,同时置入硬膜外导管以便加药,15min后待麻醉平面固定重新放置体位.观察两组麻醉前(T0,基础值)和给予首剂最麻醉药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30min(T6)、1h(T7)、2h(T8)、术毕(T9)及术后15min(T10)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及术后3天心动过缓、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T0比较,U组内MAP在T3~6降低,SpO2在T2~10升高;S组内MAP在T2~6降低(P<0.05),SpO2在T3~10均升高(P<0.05).U组与S组间比较,U组MAP在T4降低,、Sp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组问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汁学意义(P>0.05).与U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增高,术后寒战、恶心、呕吐、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牛率及术后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组比较,S组患侧感觉阻滞平面增高,改良Bromage评分及氟芬合剂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UCSA与SSEA均能完善阻滞运动神经,能良好地完成手术,但UCSA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两种麻醉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单侧连续腰麻用于老年病人股骨头置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产盐酸艾司洛尔(简称E)预防气管插管引起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E1.0mg/kg,B组E2.0mg/kg,C组生理盐水10ml。观察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1、2、3、5、10、15分钟3组HR、SBP、DBP、RPP变化。结果:A、B两组 HR是,插管后1~10分钟与C组比较均有显差异(P〈0.05);C组插管后SBP在1~10分钟显高于插管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