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4篇
  1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目的 观察祛风止动方对头部抽动行为与Notch1和D2R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2.
儿童抽动障碍与微小病毒B19感染和免疫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巨细胞病毒(CMV)、A型链球菌感染和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TD患儿血清HPV-B19-IgM,CMV-IgM,采用凝集反应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ASO),并行血常规、免疫功能检查。对照组为20例正常儿童。结果:60例TD患儿中有14例(23·3%)HPV-B19-IgM阳性,而健康儿童均为阴性(χ2=5·67,P<0·05)。两组儿童CMV-IgM阳性率、ASO滴度及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及体液免疫(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细胞免疫功能检测CD4 细胞百分比、CD4 /CD8 细胞比值及NK阳性细胞百分比HPV-B19-IgM阳性组(25·76±10·21%,0·78±0·42,8·77±5·64%)与HPV-B19-IgM阴性组(26·89±9·08%,0·88±0·35,9·61±6·45%)均较对照组(38·31±6·95%,1·58±0·29,14·83±4·16%)明显降低,而CD8 细胞百分比(HPV-B19-IgM阳性组为32·98±10·3%,HPV-B19-IgM阴性组为32·58±9·04%)较对照组(24·82±5·54%)明显升高(P<0·01)。结论:抽动障碍患儿HPV-B19感染率较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各种原因导致儿童TD发生的一个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433.
【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脑内局部多巴胺水平增高有关。阿立哌唑是新型的第 3 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但目前阿立哌唑用于抽动障碍的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且治疗窗尚不明确,药动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为提高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考察阿立哌唑在抽动障碍儿童群体中的药动学作用规律,探明其个体差异的产生机制意义重大。本文就目前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药动学研究现状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4.
目的 比较抽动障碍(TD)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差异,探讨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的差异,为TD儿童的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亲职压力简表(PSI-SF)对103例TD患儿父母与110例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PSI-SF各得分差异。结果 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为91.54±21.82,达到亲职压力量表阳性结果(高于90分)的有84例,占81.55%。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特点不同:短暂性抽动障碍(T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亲职困扰分量表分、亲子互动失调(PCDI)分量表得分与正常儿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困难儿童得分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抽动障碍(CTD)及Tourette's综合征(TS)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特点类似,其总分、亲职困扰、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分以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分均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5)。结论 T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水平较低,主要压力源为患儿的特质和行为问题。与前者对比,CTD及Tourette's 综合征儿童父母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主要压力源为困难儿童及亲子互动失调方面,需针对不同类型TD进行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43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型)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型)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中药148味,累计使用频次977次,其中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共19味,累计使用频率达54.2%,将其视为高频药物,位于前10味的分别为甘草、钩藤、茯苓、白芍、白术、天麻、僵蚕、陈皮、党参、石菖蒲。药物多为甘平、苦温之品,多入脾经、肝经。聚类分析包括6类,涉及方剂芍药甘草汤,四君子汤及天麻钩藤饮等。复杂网络分析中药排名前7的节点为钩藤,甘草,白术,白芍,天麻,石菖蒲,茯苓,药物联系强链接为钩藤-茯苓,白芍-甘草,钩藤-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脾虚肝旺型)多用甘平苦温归肝脾经之药,治以健脾平肝,息风止动,涉及处方有芍药甘草汤、四君子汤及天麻钩藤饮等。  相似文献   
436.
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表现多为挤眉、眨眼、噘嘴、吸鼻、耸肩、清嗓等,常因紧张及焦虑而加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药在该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怒志的产生及表达方式分析,强调怒志调控失常是儿童抽动障碍的重要发病因素,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及不良的生长环境是导致怒志调控失常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抽动障碍时当重视考虑患儿情志问题。  相似文献   
437.
八卦头针是刘炳权教授根据《周易》九宫八卦学说与头部腧穴相结合,将针灸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头针疗法。再结合"靳三针"中"定神针",是一种多管齐下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今主要结合临床,浅谈其针对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3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用于治疗伤寒误下后,肝郁气滞、虚实寒热互见之少阳证,现代医家拓展了此方的运用范围,包括焦虑症、失眠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精神类疾病[2].  相似文献   
439.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门诊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的患儿65例,对照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诊断为抽动障碍的65例儿童中,以男性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8.4岁;以眨眼及吸鼻症状多见,各占83%和60%,而精神症状(以多动为主)则作为伴随症状出现;出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前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42例,占64.5%,其中链球菌感染指标检查异常者10例,占35.7%;本病误诊率极高,总误诊率为52.3%(34/65);神经电生理检查、颅脑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灶;可不医自愈。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还没有特征性的诊断指标,临床误诊率极高。  相似文献   
440.
102例儿童频繁瞬目与抽动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频繁瞬目在小儿眼科较常见,尤以4~6岁的患儿更为多见,多数人认为主要是眼部疾患,特别是结膜炎所致。但近年来我科对102例频繁瞬目儿童进行了详细询问病史、眼部检查,并请神经内科或心理科会诊,发现一部分频繁瞬目患者与抽动障碍有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