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技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位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治疗,包括直接结扎、透明帽辅助结扎、双通道内镜结扎以及联合黏膜下剥离术(ESD)结扎.术后内镜随访,评价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入选128例黏膜下肿瘤患者,食管28例,胃82例,十二指肠18例.3例采用直接结扎法,105例采用透明帽辅助结扎法,8例采用双通道内镜结扎法,12例联合ESD结扎.111例患者接受内镜随访,16例病灶(14.4%)较前明显缩小,16例(14.4%)尼龙绳未脱落,其余71例(63.9%)病人病灶完全消失,治疗有效率为92.8%.均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联合其他辅助方法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27例行ESE治疗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7例患者共29个病灶,病变直径0.5—3.0cm,平均(1.25±0.70)cm。切除率96.3%(26/27),1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中位手术时间74(30~120)min。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6例,间质瘤1例。2例术中穿孔伴气胸,金属夹夹闭创面后予胸腔闭式引流,未行开胸手术修补。中位随访时间12(3~2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于直径小于3.0cm、腔内生长为主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ESE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进一步扩大了内镜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特点和急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65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接受内镜逆行胆胰造影(ERCP)检查和治疗,60例治疗成功,治疗方法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内支架引流(ERBD).结果:18例经EST取石,其中8例术后放置ENBD,3例放置ERBD;34例单纯放置ENBD,8例放置ERBD.53例患者经急诊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未见好转,其中4例随后行开腹手术治疗,最终5例病死.结论: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更显其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45.
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68例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经注射治疗后66例出血停止,止血率98.5%,曲张静脉消失率57.6%,减轻率37.9%,再出血率为6.1%。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内镜下的特征性表现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内镜治疗后经病理确诊的40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特征性表现,并对其中GCP合并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单独分析。结果:GCP内镜下表现以黏膜下隆起型为主(18/40, 45%),术前超声胃镜对黏膜下隆起型的GC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诊断为GCP而接受治疗的比例为20%,内镜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5例(12.5%)GCP患者合并有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黏膜病变型(Ⅱa+Ⅱc型),接受内镜下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GCP患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型;GCP患者常合并早期胃癌,老年男性、既往远端胃切除史、病灶位于贲门、内镜表现为Ⅱa+Ⅱc型可能是GCP合并早期胃癌的高危因素;无论是否合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经超声内镜和CT诊断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患者全麻下行STER治疗:(1)内镜寻找到肿瘤,并准确定位;(2)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瘤;(3)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4)缝合黏膜切口。结果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患者26例中,食管14例,贲门7例,胃5例。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者11例,深层者15例,其中2例胃SMTs与浆膜层粘连,密不可分。STER成功切除所有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100%,切除病变直径1.0~3.2cm(平均1.9cm)。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25~145min,平均68.5min;完整缝合创面所用金属夹4—6枚,平均5枚。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17例,间质瘤7例,血管球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切缘均为阴性。发生皮下气肿2例,左侧气胸伴皮下气肿1例,气腹2例,均予保守治疗痊愈。术后无一例出现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漏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无一例发生黏膜下隧道内积血积液和继发感染。随访3~9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并可避免消化道漏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在近段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9月至2010年6月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共81例近段结肠癌急性肠梗阻被纳入了研究,患者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66.2±7.5)岁.评价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的成功率、安全性、手术切除率.结果 患者中肿瘤部位包括:横结肠癌18例(22.2%)、肝曲癌42例(51.9%)、盲升结肠癌21例(25.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81/81),梗阻缓解率96.3%(78/81).92.3%(72/78)患者在支架置入(8±1)d后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其中5例同时接受了肝转移灶的切除、3例接受了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3/72),包括1例切口愈合不佳和2例心肺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率发生.结论 近段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安全、有效,经金属支架引流后,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的帮助,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对于年龄≥60岁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ESD治疗,观察疗效及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予禁食、抑酸补液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价病灶有无残留和复发。结果共有55例患者入组,男性44例,女性11例。完整大块切除率100%,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92.7%(51/55)。术中少量出血率16.4%,贲门胃底部发生率(5/13,35.5%)高于其他部位(P=0.02)。穿孔发生率(1/55,1.8%),位于胃角,予金属夹夹闭。术后迟发出血3例(3/55,5.5%),其中2例病变位于胃窦,24h内发生,均经急诊胃镜下治疗成功止血,1例胃角,术后1周发生,1月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有效。总随访时间2月-38月,中位随访时间7月,共随访51例,失访率7.2%,无病灶残留,1例患者于ESD治疗后8月随访时发现复发,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ESD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一种有效且安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