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1.
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治疗的106倒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放置支架122例次,操作成功率100%。食管支架置入后能有效缓解患者进食困难症状,2周后进食困难分级评分平均从由3.17级降至1.01级;11例食管气管瘘术后均能完全堵塞食管瘘口,封堵率100%;术后平均生存期8.2个月。结论:经内镜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是姑息性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前,我国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新型内镜成像技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使消化道早癌获得根治性切除.本文以目前内镜技术的现状为基础.就如何提高我国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上消化道隧道内镜术后消化道瘘的评估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诊疗的15例上消化道隧道内镜术后发生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消化道瘘均成功愈合。3例患者采用了金属夹夹闭瘘口并留置胃管;10例患者采用了胃管联合小肠营养管置入术,其中7例胃管直接置入瘘腔中引流;2例患者接受了食管覆膜支架联合小肠营养管置入术。5例患者接受过创面组织胶喷洒;2例患者在瘘口缩小后,接受了热活检钳或氩离子凝固术灼烧瘘口,行尼龙绳+金属夹荷包缝合。由此可见,隧道内镜术后消化道瘘是复杂的术后并发症,需要早期发现、仔细评估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94.
目的:总结全球首例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合并先天性成骨不全患者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患者男性,21岁,术前Eckardt评分7分,确诊贲门失弛缓症伴先天性成骨不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于全麻下实施POEM术:首先距离门齿28 cm作黏膜切口,胃镜进入黏膜下层并分离至贲门下3 cm,随后距门齿29 cm至贲门下2 cm将环状肌束切断,观察贲门口松弛后电凝止血并使用钛夹关闭黏膜下隧道口。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总用时28 min,术后30 h拔除胃管并饮用清水。患者于术后第4天出院,出院时无不适主诉。术后2周随访Eckardt评分为0分。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合并先天性成骨不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5.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为基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新技术.但与EMR相比,ESD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1].虽然ESD术后的迟发性出血并不常见,但迟发性出血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危险,严重者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预防、诊断和及时治疗术后的迟发性出血非常重要.近年我院内镜中心ESD治疗的1975例患者中18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现将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如下,为减少ES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6.
窄带成像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 可见光对组织的穿透性与其波长有关,光波在组织表面发生散射会影响成像的对比度.普通内镜光源产生的是白光,波长为390~655 nm,由蓝、绿、红3个波段组成,波长分别为390~495 nm、500~575 nm和585~655 nm,白光照射组织后,大部分光波发生散射,只有小部分光波发生反射起到了成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黏膜切除术(EMR)后残留、复发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对EMR术后内镜随访发现的15例残留和复发病变进行ESD治疗,先于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病变,接着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再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对瘢痕形成部位直接应用Hook刀沿瘢痕基底切线方向进行切开.结果 15例EMR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位于胃6例、结肠3例、直肠6例,病变直径0.8~3.5 cm,平均2.3 cm.所有病变抬举征(一).1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93.3%(14/15),13例术后病理切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完整切除率86.7%(13/15).ESD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87 min.治疗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全组未出现术后出血.2例治疗中局部剥离较深、腹腔出现游离气体,成功保守治疗,未转外科手术,ESD穿孔发生率13.3%(2/15).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EMR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相对安全、有效,不仅能完整切除残留和复发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在日间病房上午行结肠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单中心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日间病房下午入院次日上午行结肠镜诊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患者采用分次给药方案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合格率)和不适感受(恶心、呕吐等)的差别。结果:上午行结肠镜诊疗的日间病房患者于晚间和凌晨分两次口服肠道清洁剂比深夜一次服用有明显较高的肠道准备合格率(干预组87.0%、对照组65.3%,p=0.003)。且患者的恶心、腹胀、肛门刺激、乏力等不适感受更少程度更轻(p<0.05)。结论:分次给药方案可作为下午入院次日上午行结肠镜诊疗的日间病房患者肠道准备的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99.
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2月81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78例(96.3%);48h内再出血5例,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4例(80%)。共4例治疗无效,均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5.1%(77/81)。结论: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