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目的 探讨CD4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 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共培养获得了树突状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活细胞计数、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测定抗人CD40单抗对CD40分子的激发作用。结果 激发型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 5C11能促使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并且激发后的DCs 具有明显的激发T细胞的功能。结论 抗人CD40激发型单抗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激动剂。  相似文献   
42.
认识免疫系统及其功能足进行自我健康养牛与防病治病的重要基础,非医学院校本科生和普通公众往往缺乏必要的免疫学知识,这不利于我国开展全民养生与健身运动。为此,依托我校雄厚的免疫学教学资源,我们为多所非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开设了健康免疫学课程。根据选课学生的特点,制订和实施了适宜的教学形式与考核方式,普及了免疫学知识,使非医学院校本科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免疫学知识进行健康养生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激发型抗gp130分子单抗B S12对树突状细胞 (DC)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 CSF和IL 4作用下分化为未成熟DC后 ,加入B S12单抗 ,观察它对DC表型、摄取抗原的能力以及DC分泌IL 12、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趋化T细胞能力的影响 ;同时比较B S12和激发型抗CD4 0单抗 5C11对DC的作用。结果 :激发型抗gp130分子单抗B S12作用于未成熟DC ,可以上调DC上CD1a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成熟DC的标志CD83分子的表达 ,下调CD14的表达 ,降低DC摄取抗原的能力 ,增强DC分泌IL 12、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趋化T细胞的能力 ,但这些作用都稍弱于 5C11对DC的作用。结论 :未成熟DC上gp130分子的直接活化可以诱导DC的分化和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4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疫苗副作用太大,医生都说不给自己的孩子打疫苗了.”于是,一些家长也开始质疑,甚至反对给孩子接种疫苗.而更多的家长则是困惑了,该不该给孩子打疫苗,成了这些家长内心深处经常纠结的一个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一起学习一下免疫学的大道理(基础知识),站到医生一样的免疫学知识高度上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5.
在2007年3月举行的“2007年北京大学-新墨西哥大学PBL教学师资培训班”中,新墨西哥大学的教育专家和北京大学的教师都发现,在PBL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都有各自的解决措施和手段。通过比较发现,美国专家的解决方法比较适合美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相对成功;而由于我国的国情原因,很难照搬美国的解决模式,同时我国目前的解决方法也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相应的措施,创造性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PBL教学模式,为提高我国的医学教育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努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免疫球蛋白是牛奶的主要免疫成分,市售牛奶种类繁多,乳源不同,加工过程不同,其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也会出现差异。本研究目的是确定一种能够反映牛奶免疫功能的参数或指标。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市售各种牛奶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免疫指数,并对牛奶中的含菌量进行了初步的计数。结论:结果表明,市售牛奶的免疫指数相差很大,大部分均低于新鲜牛奶的平均免疫指数,提示牛奶的加工和储存可能降低牛奶的免疫价值。同时,部分还原乳及调味奶的免疫指数更低,且与奶中的细菌数无关,提示其并非由于消毒等原因造成了免疫球蛋白的损失,而是由于其它原因(如过度稀释或使用代用蛋白勾兑)速成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检测总蛋白相比,免疫指数可以客观的反映牛奶的免疫功能,并且不会受到添加豆蛋白或甘氨酸等替代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MUC1单抗4G10在肺腺癌中的染色情况及临床意义,为开发新的肺腺癌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G10作为一抗,C595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2例肺腺癌和345例鳞癌中MU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腺癌组织中4G10染色多呈强阳性、弥漫性(2+~3+),阳性率为90.64%(310/342),明显高于C595的80.41%(275/342),而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1.59%(40/345)(P<0.000 1),则低于C595的13.62%(47/345),且染色多呈阴性或弱阳性(0~1+)(P<0.000 1).342例肺腺癌中4G10的阳性率及染色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和有无吸烟史之间均不相关(P1=0.073 9,P2=0.160 3;P1=0.935 8,P2=0.936 6;P1=0.369 5,P2=0.618 4),但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临床分期的递进及淋巴结的转移,4G10阳性率与染色强度增加,均分别呈现正相关趋势(P1=0.000 9,P2=0.000 3;P1=0.052 7,P2=0.039;P1=0.106 7,P2=0.037 4).结论:MUC1的异常表达与肺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肺腺癌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对肺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在肺腺癌的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望成为新的潜在靶点,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幼年大鼠不同时间接触卵蛋白(ovalbumin, OVA)对成年后气道哮喘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生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出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变应原接触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各变应原接触组分别于出生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给予皮下注射OVA 1mg(含氢氧化铝凝胶5mg).大鼠饲养至6周龄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经OVA致敏并激发为哮喘模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计数每个细支气管上皮中黏液细胞数量.检测脾及胸腺中CIM+ CD25+ T细胞比例和叉头框P3(forkhead box P3,Foxp3)转录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出生后第3天组(2.29±0.49)、出生后第7天组(1.25 4±0.46)与哮喘组相比(3.50±0.76)黏液细胞数量减少(P<0.01),气道炎症明显减轻;而出生后第14天组黏液细胞数未见减少[(3.00±1.16) vs (3.50±0.76),P>0.05].出生后第3天组、第7天组脾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13.68±3.54)% vs (7.33±3.39)%,P<0.01;(16.65±4.91)% vs (7.33±3.39)%,P<0.01]和Foxp3 mRNA水平[(18.46±5.01)vs(5.49±1.99),P<0.01;(26.37±4.68) vs (5.49±1.99),P<0.01]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出生后第7天组胸腺中Foxp3 mRNA表达亦增高[(18.73±3.66)vs(11.13±1.75),P<0.01];但出生后第14天组脾CIM+ CD25+ T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4±2.88)% vs (7.33±3.39)%,P>0.05;(8.71±2.19) vs (5.49±1.99),P>0.05].结论:早期接触变应原对大鼠哮喘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存在"时间窗"现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49.
50.
正日前,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以下简称广州团队)宣布,他们使用疟原虫感染治疗肺癌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以毒攻毒、以病克病"的"神方",是否真的能够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据广州团队的专家称,在10例采用疟原虫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可见肿瘤组织中血管生长抑制,1例无效,另外6例的治疗效果尚在评估之中。该消息一经公布,各方反应不一,有的特别兴奋,认为癌症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