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8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45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纳米晶体技术为改善难溶性药物或难溶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药物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同时对药物纳米晶体制剂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期为进一步促进纳米晶体技术在难溶性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附子是我国毒性中药的代表品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产业转移升级,逐渐形成了传统道地产区与新兴产区并存的局面。不同产区在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生长周期等方面的差异性,可能导致附子种内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而影响品质和疗效。然而,有关不同产区附子的化学特征成分尚缺少深入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比分析传统不同产地附子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汉中附子与道地的江油附子成分相似,明显不同于新兴产区的布拖与巍山附子;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发现7个主要差异化合物,其中新乌头碱与附子灵在布拖附子与巍山附子中含量较高,而次乌头碱、尼奥林、卡米查林、宋果灵等在江油附子与汉中附子中含量较高;结合各成分的毒性强弱,发现次乌头碱与新乌头碱是区分江油附子与布拖附子、巍山附子的关键毒性成分,江油附子毒性低于布拖附子与巍山附子。江油附子较低的毒性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可能是附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研究结果为从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角度揭示附子道地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3.
工艺设计赋予产品质量内涵,探讨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指纹图谱变化及其与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构建关键工艺环节与质量属性的桥梁。参照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提取-浓缩-干燥-制粒),HPLC指纹图谱测试各中间体微观组分物质基础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提取环节对穿心莲制剂质量内涵变异影响较大;DPPH抗氧化、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炎活性建模测定各中间体药效活性,均不断下降,分别绘制关键工艺参数与药效活性间曲线方程,结果均表明传统高温处理过程,不利于其临床疗效的发挥。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色谱-药效活性数据构建谱效模型方程,经验证,该方程能准确预测指纹信息与药效活性关系,便于后续质量属性评价及为进一步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研究烷基糖苷、司盘-吐温和A6/25 3种乳化体系对乳膏中黄芩苷、苦参碱、甘草次酸和大黄素的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以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采用HPLC同时测定3种不同乳化体系乳膏中4种中药单体的累积透过量与皮肤滞留量,并考察不同中药成分在相同乳化体系乳膏及不同乳化体系乳膏对相同中药成分的累积透过量、皮肤滞留量及透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药成分在相同乳化体系的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大小为苦参碱黄芩苷甘草次酸大黄素。不同乳化体系乳膏对相同中药成分的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的影响除甘草次酸和大黄素无显著性差异外,司盘-吐温乳化体系的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较大。各中药成分在3种乳化体系中累积透过量及透皮吸收速率规律具有一致性。而不同乳化体系对相同中药成分的累积透过量、皮肤滞留量及透皮吸收速率的影响并无一致性规律。  相似文献   
45.
《中成药》2017,(12)
目的优化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的工艺。方法以美洲大蠊脱脂药渣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甲壳素与壳聚糖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脱钙处理用盐酸体积分数3%,温度60℃,处理时间0.5 h;脱蛋白质用氢氧化钠体积分数3%,温度90℃,处理时间1.5 h;脱色用10%双氧水,温度70℃,处理时间5 h;脱乙酰基用氢氧化钠体积分数56%,温度100℃,处理时间4 h。结论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草莓番石榴Psidum littorale Raddi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草莓番石榴果实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甲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D-101大孔树脂、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醇(2)、nigaichigoside F1(3)、2α-羟基白桦脂酸(4)、(-)-表丁香树脂醇(5)、(+)-丁香脂素(6)、(+)-isolariciresinol-9'-O-β-glucopyranoside(7)、(7S,8R)-urolignoside(8)、苄基-β-D-葡萄糖(9)、丁二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茯苓药材中茯苓酸和去氢土莫酸含量的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乙酸铵(80∶20),流速0.3 m L·min-1,柱温40℃,进样量5.0μL。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离子对分别为茯苓酸m/z 527.40/465.30,去氢土莫酸m/z 483.20/421.20。结果:茯苓酸和去氢土莫酸分别在26.2~524μg·L-1(r=0.999 8)和24.2~488μg·L-1(r=0.999 9)线性良好,分析时间为6 min,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RSD 1.2%)和99.8%(RSD 1.2%)。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灵敏,可作为茯苓酸和去氢土莫酸的一种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前的涩味表征主要采用感官评价,具有高度的主观性与模糊性,缺少客观、统一、量化的评价指标,不利于涩味强度的精准表征。为此,该文建立了基于动物偏好指数与电子舌评价体内外关联的中药涩味整体量化表征方法。首先,采用涩味标准物鞣酸进行双瓶喜好实验的方法学优化及验证,确定标准实验动物为140~180 g的雌性大鼠,得到鞣酸浓度-动物偏好指数的函数关系Y=ln(1.682 6-0.441 66X),r=0.997 3。然后,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典型涩味中药诃子、矮地茶、青果、儿茶、大腹皮进行评价,计算其2 g·L~(-1)时的涩味强度分别相当于0.56,0.29,0.24,0.34,0.25 g·L~(-1)鞣酸的涩度。最后,采用电子舌进行验证,将其主成分分析(PCA)图中欧氏距离与样品偏好指数及换算的鞣酸浓度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上述体内、体外实验结果相互佐证,共同表明由动物偏好指数换算得到的结果客观、真实、可靠。该方法的建立,为中药涩味的精准量化以及掩味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也为药品、食品领域其他味觉的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  相似文献   
49.
该文拟探索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从皮肤血流变化角度探讨乳香、没药挥发油可能的促透机制。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的小鼠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测定川芎阿魏酸的累积透过量,考察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透皮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激光多普勒法测定皮肤血流量。研究结果显示,川芎阿魏酸24 h的累积透皮量为(8.13±0.76)μg·cm~(-2),氮酮组、乳香组、没药组、乳没单提混合组、乳没混合提取组分别为(48.91±4.87),(57.80±2.86),(63.34±4.56),(54.17±4.40),(62.52±7.79)μg·cm~(-2),各组挥发油的增透倍数分别为7.68,8.26,7.26,8.28,均大于氮酮组的6.55。而且,乳香组、没药组、乳没单提混合组及乳没混合提取组大鼠分别在涂药10,20,30,10 min时,血流量相比涂药前有显著性差异,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乳香、没药挥发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皮肤血流量。可知,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前后对川芎均有一定的促透作用,且可能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药物从皮肤表皮到真皮层毛细血管的消除,从而实现促透。  相似文献   
50.
中药丸剂的干燥品质是目前丸剂研究的热点难点,其品质对疗效及剂型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文献调研统计分析,综述丸剂干燥存在的问题,围绕中药丸剂评价体系,分析探讨常见干燥设备及工艺的特点及其对丸剂品质的影响,探讨干燥设备及工艺和品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中药丸剂品质的改善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