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对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是较好的办法之一,对某些心力衰竭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日益增多,此类病人出院后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安装起搏器病人的出院指导,使其学会预防及处理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以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功能。现将出院指导内容及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育毒性的准确率偏低,在技术层面严重制约了人类健康安全的评价和监控。如何建立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健康安全评价体系是关系国民健康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1]。 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可真实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并利用其无限增殖和定向分化的特点,可达到检测载体的高度标准化,hESCs技术的发展为体外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我们完成了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一期项目“基于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评价新载体的构建”,并就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科研工作综述进行发表[2]。在此基础上,合作团队顺利完成了二期项目“创建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预测新体系”,取得了系列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micro-flow imaging, MFI)在生化蛋白药物(注射用尿激酶)不溶性微粒检测中的应用,同时考察不同企业注射用尿激酶样品中不溶性微粒的现状和2种不同溶剂复溶后不溶性微粒的差异,探讨不溶性微粒的主要来源。方法:采用注射用水和注射用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复溶注射用尿激酶,用MFI检测其中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方法学验证并与药典收载的光阻法比较。结果:MFI测定5μm和15μm微粒标准品的微粒计数的准确度(偏差)分别为11.6%和8.5%,精密度(RSD)分别为1.6%和3.8%,粒径的准确度(偏差)分别为2.5%和0.8%,精密度(RSD)分别为0.59%和0.10%;MFI测定样品不溶性微粒结果中,2~10μm粒径范围的颗粒以蛋白颗粒为主,10μm粒径以上的颗粒以非蛋白颗粒为主,其中非蛋白颗粒结果与光阻法检测的不溶性微粒结果相似;不同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尿激酶中不溶性微粒存在较大差异,企业A样品的不溶性微粒相对较多;2种不同溶剂复溶样品后企业A和C不溶性微粒的结果基本无差异,企业B和D不溶性微粒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样品采用注射用灭菌生理盐水复溶后测得的不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老年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6周的"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分别与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并对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和PTG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腱双束对比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使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5篇,共10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后KT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51,95%CI(-0.74,-0.28),P〈0.0001];重建后轴移试验阴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7,95%CI(1.11,1.45),P=0.0003];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0,95%CI(-3.65,-0.55),P=0.008];重建后IKDC分级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04,95%CI(0.99,1.06),P=0.10]。双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而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6.
徐明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2):214-215,218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不明原因不孕组46例及已生育正常健康女性对照组45例GSTM1基因进行分型,对GSTM1缺失基因型与不明原因不孕症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明原因不孕组GSTM1缺失率(67.39%)明显高于对照组(35.5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M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不孕存在相关性,GSTM1的缺失可能是不明原因不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7.
王婉洁  陈艳  徐明明 《全科护理》2012,(16):1510-1511
[目的]探讨智能化手腕带在危重病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危重病人316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354例为观察组应用智能化手腕带进行身份识别。[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8例(2.53%)。[结论]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无线识别技术及智能化手腕带对危重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可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选择有胸痛症状的初次发现糖尿病患者(6%〈糖化血红蛋白〈8%)61例,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构正常但伴有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现象(CSFP),分为治疗组35例和无治疗组26例。全部糖尿病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0.25 g,1日3次)6周,治疗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日1次)6周。另外选择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无CSFP的无心脏病及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治疗组及无治疗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并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评价CFR的改变。结果口服瑞舒伐他汀6周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无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二甲双胍后,治疗组及无治疗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前,治疗组及无治疗组CF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及无治疗组,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低,最大冠状动脉扩张状态下血流速度和CFR较高(均P〈0.05)。结论伴有CSFP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可以改善其CFR,且该作用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当钾通道相互作用蛋白(KChIP2)和KCNE2共表达时对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4.2电流复活的影响。方法采用COS-7株细胞表达系统模拟生理条件,将Kv4.2、KChIP2c和KCNE2 cDNA以3∶1∶1的分子比同时转染至COS-7株细胞,用膜片钳的方法记录全细胞电流,用免疫组化聚焦实验和免疫荧光成像证实细胞表达cDNAs编码的蛋白质。结果 KChIP2c加速了Kv4.2的复活,KCNE2与KChIP2c共表达进一步加速了电流的复活,导致了在Kv4.2电流恢复中的"超射"峰电流,一种人类瞬间外向电流(Ito)特有的现象。结论 Kv4.2与KChIP2c和KCNE2的共表达可产生与人类天然Ito相似的电流,提示KChIP2c和KCNE2同时参与构成心肌细胞Ito的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50.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后继续运动对骨骼肌组织愈合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目的:观察急性骨骼肌钝挫伤SD大鼠跑台运动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愈合组、运动干预组,后3组建立左后肢腓肠肌中段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模型组造模后6h处死取材,运动干预组进行跑台运动干预,自然愈合组继续饲养,但不进行运动干预。结果与结论:自然愈合组、运动干预组大鼠急性腓肠肌钝挫伤后24h~3d内损伤肌肉组织中均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5d时显著下降,同期内各时间点运动干预组炎细胞数显著多于自然愈合组(P<0.05);7d时两组炎细胞基本消失,伤后5d两组均开始出现少量瘢痕组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7~14d时运动干预组瘢痕组织面积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P<0.01);伤后14d两组瘢痕组织均仍有增多趋势。表明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早期运动训练可加重损伤局部炎性反应,并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形成,对损伤骨骼肌的修复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