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苯乙酸对胰腺癌诱导分化作用及RNA编辑在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苯乙酸对胰腺癌BXPC-3细胞系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XPC-3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RNA编辑酶ADAR mRNA在胰腺癌细胞系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应用苯乙酸后ADA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人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BXPC-3细胞中均可检测到编辑酶ADAR2.应用1.0及2.0mmol/L苯乙酸后24h及72 h,BXPC-3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G0/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显著升高.ADAR2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AR2可能在胰腺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且苯乙酸可能通过调控ADAR2 mRNA的表达来发挥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构建人Shh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建立稳定转染人Shh基因的293T的细胞系。方法设计引物引入AgeI酶切位点,使用PCR方法从质粒中扩增Shh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对所扩增出的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将AgeI内切酶消化后目的片段交换连接人pGC-FU载体,构建Shh慢病毒表达载体pGC-FU-Shh。酶切验证并测序正确后,将质粒pGC-Fu-Shh与携带GFP的慢病毒辅助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的结果,重组质粒pGC-Fu-Shh的测序,Westernblotting验证Shh在转染293T细胞中表达。结果转染293T细胞后荧光显微镜,24h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本判断Shh表达,说明转染成功。重组质粒pGC-FU-Shh的测序Shh基因片段大小1386bp。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293T的样品,可以观察到72~95KDa处条特征带与Sbh融合蛋白相吻合,判断Shh表达。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hh基因,将Shh克隆到慢病毒转移质粒pC-C-FU中,并在293T细胞中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结论成功构建了pGC-FU-Shh-GF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转染的细胞株。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三点一线择优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微创组织病理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9月—2012年4月我科应用“立体定向三点一线择优穿刺法”完成甲状腺结节微创组织病理活检921例(共1030个结节)的临床资料。结果 921例穿刺术用时6~26分钟,平均13分钟。结节直径0.3~2.3cm,平均0.92cm。结节直径〈0.5cm 165例,占17.9%。结节紧邻颈部大血管、神经、气管及食道(“危险区”)135例,占14.6%。921例患者活检取材,穿刺成功率为100%(921/921)。活检诊断为甲状腺癌的269例,良性病变652例。活检后行手术治疗385例,病理符合率98.4%。假阴性(甲状腺癌误诊为良性疾病)6例,假阴性率1.6%(6/385)。无假阳性。活检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发生腺体表面及肌间少许渗出34例,无明显血肿形成,未经特殊处置,平均1个月后自行吸收。结论 “立体定向三点一线择优穿刺法”应用简便、准确,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提高了病理的检出率,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5.
根据临床需要,我们研制了上颔窦骨钻。本文具体阐述了上颔窦骨钻的结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总结了自1983年以来,利用上颌窦骨钴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术,进行上颔窦光导纤维内窥镜检查,采取病理标本,为上颌窦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病理诊断根据,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同时,还用此法治疗了上颌窦炎及上颌窦囊肿病人,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6.
振动按摩磁疗器治疗咽炎104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双侧腔隙性脑梗死52例临床表现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52例双侧腔隙性脑梗死,20例呈现双侧卒中表现,32例只有单侧卒中的症状和体征。头部盯扫描所有的病例,发现腔隙灶均位于基底节区,52例共发现梗死灶166个,分析梗死灶与其症状、体征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梗死灶的部位和大小。  相似文献   
48.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是危及病人生命的常见急重症,以耳源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为多见,其次是侧窦感染。若中耳炎症状明显者,病人多到耳鼻喉科就诊;若中耳炎症状不明显者,小儿病人常到儿科求医,成人患者则多到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诊治。如不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当,病人多死于脑疝。为减少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病人的死亡,我们对30年间死于此症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诊治,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认知情况,以及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MSM社会组织招募年龄≥18岁男性、最近3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听说过HIV nPEP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通过“i卫士”收集人口学、行为学特征、nPEP基本知识及其咨询和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是否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 809人,nPEP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9.8%(720/1 809),33.4%(605/1 809)咨询过nPEP,15.0%(271/1 809)使用过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3个月与男性HI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OR=2.58,95%CI:1.64~4.07)、最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OR=2.47,95%CI:1.28~5.11)、nPEP基本知识知晓(OR=0.70,95%CI:0.49~0.99)、咨询过nPEP(OR=70.98,95%CI:40.51~136.83)。结论 MSM对nPEP认知不足,应加强MSM的nPEP相关宣传教育,促进MSM发生HIV暴露后尽快使用nPEP。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对比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及LasI和RhlI突变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皮肤溃疡创面后生物被膜形成的差异,探讨铜绿假单胞菌LasI及Rhll基凶在活体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共60个创面,分成3组,前两组分别接种导人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的野牛型铜绿假单胞菌及LasI和RhlI突变株铜绿假单胞菌,另一组不接种细菌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 7 10 d切取标本,每个标本分成两等份,分别进行细菌学检测和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二组上皮化及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 除了第7天外,在第1、3、10天感染了野牛型铜绿假单胞菌创而组织内细菌数多于LasI及RhlI缺陷组的细菌数.空白对照组细菌数则更少,且野生组上皮化较慢,生物被膜较厚.结论 活体内LasI及RhlI基因缺损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组织感染能力均低于野生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