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0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用 ̄(51)Cr标记细胞株的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6(IL-6)及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XG-7)、EB病毒阳性细胞株(Daudi)和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观察了粘附作用对XG-7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L-6及其受体(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内皮细胞间的粘附能力,有助于MM细胞的扩散;②粘附作用亦能引起肿瘤细胞XG-7表面CD_(11a)、CD_(54)、CD_(44)、CD_(49d)表达的异常改变;③CD_(49d)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MM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CXCR4在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上的表达和CXCR4 SDF 1α相互作用对MM肿瘤细胞生物行为及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分析MM细胞上CXCR4和粘附分子的表达 ;采用体外微孔隔离室实验进行SDF 1诱导的MM细胞迁移实验 ;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sICAM 1的水平。结果 ①新鲜MM细胞及MM细胞株不同程度地表达功能性CXCR4 [(5 0 .4± 2 7.3) % ],其表达水平与体外对SDF 1α诱导的迁移能力 [(2 3.6± 17.2 ) % ]密切相关 (P <0 .0 1) ;②SDF 1α可上调MM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 1,ICAM 1的表达和可溶性ICAM 1的产生与CXCR4表达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DF 1α CXCR4对介导粘附分子的调节效应在MM细胞的生物行为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rhsCD40L)及CD40L基因转染细胞(CD40L-TC)对恶性B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hsCD40L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rhsCD40L和CD40L-TC,分别与恶性B淋巴细胞株XG2,XG7,U266,8226,Raji及Daudi共同作用,分析了CD40激发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锥虫蓝计数法),细胞周期(碘化丙锭掺入法),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标记法)以及细胞凋亡(Anexin-V-ETTC法)的效应。结果 (1)恶性B淋巴细胞株CD40表达呈异质性,XG2高表达CD40,8266,Raji和Daudi中度表达,而XG7和U266不表达CD40。显微镜下观察发现,rhsCD40L(5μg/ml)可引起XG2或Daudi细胞的同型聚集,该效应在作用6-8h后即可出现;与CD40L-TC细胞共育后(肿瘤细胞;CD40L-TC=5:1),XG2,Raji和Daudi细胞可粘附于CD40L-TC表面;(2)rhsCD40L和CD40L-TC均可显著抑制XG2,Raji和Daudi细胞的体外增殖,导致XG2细胞呈现G1期阻滞,而Raji和Daudi细胞阻滞于G2期,并诱导XG2,Raji,Daudi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分别为:XG2细胞23.3%和18.8%,Raji细胞阻滞于G2期,并诱导XG2,Raji,Daudi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分别为:XG2细胞23.3%和18.8%,Raji细胞11.6%和8.9%,Daudi14.2%和15.9%;(3)表型分析显示;rhsCD40L/CD40L-TC可明显上调XG2,Raji和Daudi细胞CD95的表达水平以及Raji细胞CD80的表达,而下调Raji细胞CD18的表达。结论 rhsCD40L能直接并显著地抑制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Daudi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XG2的体外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上调Raji细胞免疫共刺激株Raji,Daudi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XG2的体外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上调Raji细胞免疫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具有膜型CD40L的同样生物学功能,故rhsCD40L具有潜在的抗恶性B淋巴细胞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B7-H1是一种重要的负性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小RNA具有直接的转录后调控作用。本文研究miR-570对B7-H1表达的调控作用。首先将miR-570及其抑制剂anti-miR-570分别转染B7-H1表达阳性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B7-H1表达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以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分子表达情况;然后构建pcDNA/B7-H1表达质粒与miR-570共转染CHO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HO细胞上B7-H1分子的表达情况;最后分别构建含B7-H1基因3-UTR片段和含miR-570作用靶点序列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与miR-570共转染CHO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miR-570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和B7-H1基因转染细胞膜上B7-H1蛋白的表达,并能显著抑制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表达的荧光素酶蛋白,而且anti-miR-570能上调MDA-MB-435细胞上B7-H1表达。本研究证明miR-570能显著抑制B7-H1蛋白表达,为通过抑制B7-H1信号通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28-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收集46例MG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C)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8-和CD8+CD28-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MG患者和HC比较,前者CD28表达下调,CD4、CD8表达无差异;MG患者CD4+CD28-T细胞亚群(13.53%±6.31%)较HC(9.24%±4.62%)异常升高(P=0.001),而CD8+CD28-T细胞亚群(39.22%±11.91%)较HC(48.41%±13.63%)显著下降(P=0.002);全身型MG(GMG)和并发胸腺异常的MG患者中,CD4+CD28-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较眼肌型MG(OMG)和正常胸腺MG患者升高,而CD8+CD28-T细胞亚群百分比明显下降;QMGS评分与CD4+CD28-T细胞亚群呈正相关(r=0.4113,P=0.0045),而与CD8+CD28-T细胞亚群呈负相关(r=-0.3989,P=0.0060);激素治疗后伴随CD4+CD28-T细胞比例下降(P=0.018)和CD8+CD28-T细胞比例升高(P=0.018)。本研究发现,MG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和CD8+CD28-T细胞亚群比例下降与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密切相关,且在不同临床分型的MG患者中存在差异性变化。上述提示CD28-T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MG的免疫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将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5C11与3种含有不同反应基团的聚合胶束(polymeric micelle,PM)偶联,构建相应5C11偶联的聚合胶束(5C11 coupled polymeric micelle,PM-5C11),筛选出其中最适合与5C11偶联的PM,并观察该偶联物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合成3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制备相应PM,与5C11偶联后制备PM-5C11,选择其中偶联率和生物安全性均较高的作为最适PM-5C11。将最适PM-5C11与人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作用,观测其生物学活性及其被Daudi细胞摄取的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了分别含对甲苯磺酸酯基、丙烯基、羧基的3种PM,其中含对甲苯磺酸酯基和羧基的PM与5C11的偶联率均明显高于含丙烯基的PM的偶联率\[(28.08±2.24)%、(29.06±1.37)% vs (21.26±104)%,P<0.05\];由于含羧基的PM在制备过程中易残留细胞毒性物质,故选取含对甲苯磺酸酯基的PM作为最适PM。相应的最适PM成功偶联5C11形成PM-5C11,最适PM-5C11显示出5C11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可被Daudi细胞摄取。结论:构建的3种PM中,含对甲苯磺酸酯基的PM在生物安全性、偶联率及相应PM-5C11的生物学活性方面最优,可作为构建纳米药物载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IL-11及sgp130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和ELISA检测方法分别对造血动员患者的血清IL~11及sgp130含量进行动态观测。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及细胞计数观察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变化,对整个动员过程中的上述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在动员过程中。患者外周血CD34^ 造血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与血清中IL-11水平呈平行性升高。而血清中sgp130的含量在动员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造血过程中,血清IL-11和sgp130的含量与患者CD34^ 细胞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是监控造血动员过程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IL - 11及sgp130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和ELISA检测方法分别对造血动员患者的血清IL - 11及sgp130含量进行动态观测 ,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及细胞计数观察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变化 ,对整个动员过程中的上述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在动员过程中 ,患者外周血CD34 造血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与血清中IL - 11水平呈平行性升高 ,而血清中sgp130的含量在动员过程中呈下降趋势。 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造血过程中 ,血清IL - 11和sgp130的含量与患者CD34 细胞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是监控造血动员过程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0.
白细胞介素8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诱导中性粒细胞(PMNL)的作用。方法 分非抗IL-8抗体组和抗IL-8抗体组,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抗IL-8抗体使用前后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的表达及PMNL浸润情况。结果 再灌注12h,脊髓组织中IL-8呈强阳性表达并可见大量PMNL浸润,使用抗IL-8抗体后,组织中IL-8被清除,PMNL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IL-8可强烈地趋化诱导PMNI。在组织中的浸润,其在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