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食管穿孔是外科处理中的疑难问题,误诊率、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我们自1974~1990年共收治食管穿孔19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17例,女2例,年龄3~58岁,住院时间10~218天,平均44天,发病至入院时间<48小时者4例,24小时内手术者3例。发病原因和穿孔部位:异物致伤颈段食管7例,胸段4例,主要有鱼刺、鸡鹅骨、钢卷尺等。酒后呕吐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都为胸段,又称boerhaave's综合征,胃镜、气管插管误伤各1例,颈、胸段各1例。  相似文献   
42.
我院自1994年4月~1997年6月对4例胰头癌侵犯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患者,行联合部分静脉壁切除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中3例为胰头原发癌,l例继发胃癌术后胰头部转移.男、女各2例,年龄42~68岁,平均54.7岁。均有黄疽、腹胀、肝肿人等.其中2例已有皮肤搔痒,胰头部转移癌右上腹可摸及巨大包块。术前经B超或CT确诊3例,l例拟诊胃窦癌。各项检查未能提示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是否受侵犯。二、术中情况:4例病人均无腹水及远处转移。3例原发癌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  相似文献   
43.
文章介绍了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职能科室绩效考核的实践经验,并对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不同术式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和酶标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2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8例患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1L-1β)、IL-4、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进行检测,分别用t检验和q检验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31例胆囊切除术患术前血清IL-1β较正常显升高(P<0.01),IL-4、IL-6、TNFα和IFNγ血清水平术前术后均无显变化。LC组和OC组患术前、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血清IL-1β、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意义,OC发热组患血清IL-1β水平较LC非发热组显升高(P<0.05),LC和OC组术后均末见血清IL-1β水平的显升高。结论 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致炎因子的变化以IL-1β最敏感,两种不同术式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不大,血清IL-1β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5.
高福平  周晓庆  魏谨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64-1964
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占全部肺肿瘤的1%~2%,肿瘤据认为来自Kulchitsky细胞,属于弥漫性内分泌系统[1]。WHO2004分类根据核分裂多少和有无坏死将其分为2类[2]: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不典型类癌  相似文献   
46.
目的确定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AIS的青年患者325例。根据入院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和重型卒中组;根据卒中后第14天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结果重型卒中组中白细胞、球蛋白、血糖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轻型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轻型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高白细胞(≥7.1×10~9/L)和低FT3(4.09 pmol/L)水平是重型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短期预后不良组白细胞、球蛋白、血糖、Fib水平、入院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白蛋白、FT3和A/G比值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回归分析表明,高白细胞(≥7.1×109/L)、低A/G比值(1.56)和低FT3(4.09 pmol/L)水平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青年AIS患者中,较高的白细胞水平及较低的FT3水平是重型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而较高的白细胞水平及较低的FT3水平、A/G比值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黄牛奶树(Symplocos laurina Wall.)树茎的95%乙醇提取物对BALB/c狼疮肾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MTT实验对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的CC50的测定以评价该化合物对于RORγt-Jurkat细胞的细胞毒性。然后在Th17细胞极化的条件下,加入25、50μg/mL的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通过流式细胞术和Q-PCR检测Th17细胞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7A、IL-17F的表达。建立姥姣烷(pristane)诱导BALB/c狼疮肾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组(简称黄牛奶树组)、阳性药物对照-醋酸泼尼松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anti-dsDNA水平;Q-PCR检测脾细胞中炎症因子IL-17A、IL-17F的表达水平;采用PAS染色,IgG、IgM的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情况。结果通过MTT实验发现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几乎没有细胞毒性,安全性很高;通过Th17细胞分化结果显示,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可以抑制Th17细胞分化,抑制IL-17A、IL-17F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肾炎小鼠相比,ELISA实验结果显示黄牛奶树组小鼠血清中dsDNA水平显著降低;Q-PCR结果显示黄牛奶树组小鼠脾细胞中炎症因子IL-17A、IL-17F水平显著下降;PAS染色以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黄牛奶树组的小鼠肾脏损伤显著减轻。结论黄牛奶树树茎的醇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Th17细胞的分化,缓解狼疮肾炎小鼠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48.
49.
我院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充分领会和把握“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坚持团队学习、主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的真正内涵,并贯彻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0.
治疗方式和行走能力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方式和活动能力与死亡的关系。方法:对126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53例,女73例,年龄61~92岁,平均72.6岁。通过患者坐起时间,行走时间,手术后5周时行走时间、距离分析治疗方式与患者活动能力的关系,以及活动能力和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高龄髋部骨折住院期间死亡5例,2年随访期内死亡30例。治疗方式与患者的活动能力明显相关,术后活动能力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相关。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恢复活动能力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关节置换可获得最好的活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