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为探明中国华南人群中因HLA-B座位发生基因突变而引起表达变异存在的可能性。方法: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75例经血清血分型为纯合型样本再次分型,对有差异的结果使用PCR-SSP方法检测第四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75例血清学指定为纯合型标本经DNA分型证实有12例为杂合型。12例结果有差异的样本经PCR-SSP法表达变异的筛查发现有1例存在第四外显子额外胞嘧啶插入,经DNA分型发现的第二基因为沉默基因。结论:应用PCR-SSP方法可检测HLA-B等位基因突变,该突变导致HLA-B基因表达无效,进行HLA基因表达变异的检测可提高HLA分型的准确性,更加有效的指导临床进行器官和骨髓的选配。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一种诊断。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简便方法,并探讨其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催化信号扩增法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巨细胞病毒磷蛋白(CMV pp65)。结果100例。肾移植受者中,44例CMV pp65抗原阳性,其中29例表现出CMV病的症状,其CMV抗原指数为(72±45)/2×10^5,而15例无症状CMV pp65抗原阳性者的CMV抗原指数为(46±25)/2×1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CMV病患者中,27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26例治疗后CMV pp65抗原阳性细胞减少,症状消失,另1例CMV pp65抗原阳性细胞持续不降,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未经抗病毒治疗的2例患者均死亡。结论催化信号扩增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的CMV pp65用于诊断。肾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简便、敏感,并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Ag M)和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标准在再次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HLA配型、Res M及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78例再次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早期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应用Res M标准,0MM受者由AgM组2.6%提高到ResM组14.1%(P=0.0027),0~1MM组受者由Ag M组15.4%提高到ResM组52.6%(P〈0.001);残基相配组与残基错配组相比,DR相配组与DR错配组相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快、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1、3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HLA-Res M可大幅度增加供受者的相配概率,显著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适合在再次肾移植患者中应用。基因水平HLA-DR相容对再次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影响肾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抗体检测有助于筛查术前致敏者.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联合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监测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4-02/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对象:选择同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亲属活体供肾者、首次肾移植者66例,供者男27例,女39例,年龄19~66岁;受者男50例,女16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抗原分型,采用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于术前行交叉配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抗CD25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于术中和术后早期作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为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三联方案作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和监测受体的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肾移植效果及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急性排斥情况.结果:6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配型错配数分别为0~3个60例,4~6个6例.在0~3错配数受体中,术后3例(5%)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7%)发生急性排斥.在4~6错配数受体中,术后1例(17%)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33%)急性排斥.人类白细胞抗原0~3错配数和4~6错配数两组比较,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急性排斥患者经甲泼尼龙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对3例术前预致敏受者术后定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变化: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2例术前经血浆置换后转阴或自然转阴,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经甲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组织配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等相关.术前组织配型及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动态监测对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特别是预致敏受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45.
HLA-DR抗原的检测以往采用血清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单克隆抗体技术迅速发展,单抗逐渐应用于HLA分型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HLA等位基因碱基序列探明,PCR-SSP、PCR-SSOP技术已应用于HLA分型中,现将常用的单抗法、PCR-SSP法、PCR-SSOP法分别对30例样本进行HLA-DR分型,从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实用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肾移植供受体HLA-DR血清学分型与PCR-SSP基因分型方法的差异,以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已作HLA-DR标准血清学分型的供受体标本,用PCR-SSP基因分型法作HLA-DR抗原分型。结果:血清学法耗时80min,PCR-SSP法耗时145min;血清学方法误差率为11.5%(受者15.1%,供者8.7%)。结论:PCR-SSP法作HLA-DR分型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考察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4(SUMO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他克莫司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共纳入132例中国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Sequenom?Mass ARRAY system对SUMO4(rs237024,rs237025)进行基因分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CYP3A5*3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上述基因型对他克莫司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SUMO4基因rs237024与rs237025位点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D’=1)。SUMO4 rs237024A-rs237025A型组(GA-GA型+AA-AA型)他克莫司剂量校正浓度显著高于GG-GG型组(P<0.05)。以CYP3A5*3基因型进行分层后,在表达型组中SUMO4 rs237024A-rs237025A型组(GA-GA型+AA-AA型)他克莫司剂量校正浓度显著高于GG-GG型组(P<0.05)。肾移植术后患者SUMO4rs237024、rs237025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浓度相关,该基因型检测将有助于指导他克莫司的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48.
50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0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早期并发症和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至2008年间实施的活体亲属肾移植139例,按供肾年龄50岁为界限分为供体≥50岁以上的受体40例(50岁以上供体组)、供体50岁的受体99例(50岁以下供体组),两组的透析情况,冷、热缺血时间,使用抗体诱导和HLA错配等基线资料相似。随访12~24个月,评价两组受体移植后的早期并发症和中期疗效。结果移植术后两组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0岁以下供体组比较,50岁以上供体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5个随访时点的Scr偏高、CCr偏低。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年内两组受体的Scr和CCr的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供体组和50岁以下供体组术后12个月人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8%,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8%和98%,24个月时人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6%,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7%和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岁以上老年供肾的中期疗效理想,在肾源紧缺的情况下可考虑选用,其远期效果仍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DCD供者肾移植临床资料. 结果:来自15例ARF供者的30个肾脏植入29例受者体内(其中1例接受双肾移植).供体起始和终末血清肌酐分别为90.1±35.1 μmol/L和355.6±153.1 μmol/L.术后8例(27.6%)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随访2 ~21月,人肾存活率均为100%.术后1月和12月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55.5±10.5 ml/(min·1.73m2)和60.8±10.6 ml/(min·1.73m2). 结论:DCD供者肾移植术后的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小鼠肾移植术中输尿管膀胱置入的改良方法。方法30对BALB/c小鼠同品系间行肾移植术,供肾均为左肾,应用双套管法建立供肾血液循环,由传统的先置入后固定包埋的方法,改良为先固定,再置入,最后包埋的方法,记录手术时间、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肾血管分离、灌注、切除时间(25±6)min,热缺血时间(10±6)s,冷缺血时间(25±5)min。受体手术:动静脉分离时间(12±5)min,静脉套置时间(7±1)min,动脉套置时间(7±1)min,输尿管膀胱吻合时间(13±2)min,切除右肾时间(5±1)min,关腹(5±1)min。总手术时间(77±3)min。成功建立26例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86.7%(26/30)。结论改良后的输尿管置入膀胱尿路吻合术更简单快捷,小鼠肾移植术后尿路并发症发生率低,更有利于初学者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