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评价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行LAAC,术后定期1年随访,并对患者基线资料、左心耳测量数据、LAAC相关资料及术后抗栓方案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LAAC,其中男25例(50%),平均年龄(76.82±7.99)岁,CHA2DS2-VASc评分(4.72±1.50)分,HASBLED评分(3.39±0.93)分。50例患者中49例(98%)LAAC获得成功;30例患者植入Watchman封堵器,17例植入LAMBRE封堵器,3例植入Amulet封堵器(1例未成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1例穿刺动静脉瘘并发症,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1例术后跌倒脑出血与手术无关。除了1例患者在第一次随访前死于交通意外,术后平均1年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械脱落、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LAAC作为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一项新技术,其临床应用是安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和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内超声,对8例经颈动脉B超初选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壁病变判断,指导支架植入,并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血管内超声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精确测量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该组8例均接受内支架成形手术,成功置入支架8枚;经3~12个月的随访,除2例于术后30 d内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外,无其他病例TIA和脑梗塞再发生.结论血管内超声应用于判断颈动脉狭窄和病变性质并引导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精确可靠,弥补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立体放射防护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防护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74例患者,介入治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增加距离等X射线辐射防护措施,利用RAD60S个人报警剂量仪测量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X射线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距离的增加可明显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有显著性防护意义;X射线辐射剂量与透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时间呈正相关,随着透视和减影造影时间的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辐射剂量明显增加。结论:立体防护在介入治疗中可有效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研究犬正常腰椎间盘的动态增强MRI特点。方法:选取2岁龄健康杂种犬6只,麻醉后,对腰椎进行常规MRI T1WI、T2WI及X线片检查,排除退变或畸形腰椎间盘。MRI常规扫描结束后,静脉注射对比增强剂(钆喷酸葡胺),并在注射增强剂后2min、5min、10min、30min、1h、1.5h、2h、2.5h、3h、3.5h、4h行T1WI扫描。动态扫描结束后,选取每个腰椎间盘的上下椎体、上下终板、上下周围髓核及中央髓核为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增强前及注射增强剂后各时间点腰椎各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增强率,绘制时间-信号曲线及峰值出现时间,观察感兴趣区的信号变化特点。结果:注射对比增强剂后5min、1h、1h、1.5h,正常犬腰椎椎体、终板区域、周围髓核、中央髓核分别达到第1个峰值,信号增强率分别为(172.7±14.6)%、(197.6±39.5)%、(234.2±56.3)%、(253.5±37.3)%。注射对比增强剂后3.5h各区域信号强度达到达到第2个峰值,信号增强率分别为(122.5±18.2)%、(164.7±36.0)%、(200.6±23.6)%、(220.9±15.2)%。各感兴趣区的第2个峰值均低于第1个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正常腰椎间盘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具有“终板延迟”现象及“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17例伴喙锁韧带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喙锁韧带分为未重建组和重建组:未重建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7.9±11.9)岁(范围,19~60岁)。重建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4.9±13.0)岁(范围,25~62岁)。术前采用三维CT检查判断韧带损伤并据此分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6.7)个月(范围,9~27个月)。两组患者锁骨骨折均愈合,重建组骨折愈合时间(12.6±0.7)周(范围,12~14周),未重建组(23.7±7.9)周(范围,1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P=0.004)。末次随访时,重建组VAS评分[(3.0±1.3)分]、Constant-Murley评分[(85±11)分]分别与未重建组[(3.1±1.8)分、(77±1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重建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8周)1例,锁骨钩钢板松动1例,内固定取出后再发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Ⅱ度)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7/10);重建组发生肩峰骨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24)。结论重建喙锁韧带锁骨止点可有效降低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6.
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的轮廓,而血管内超声不仅能反映管腔形态、又能显示粥样斑块的性质和血管重构,本文就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二维(2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实时三维(3D)-TEE在左心耳(LAA)封堵术(LA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HA2DS2-VASc≥2分)术前行2D-TEE和3D-TEE检查,测量LAA开口大小、深度以及分叶情况。与术中X线造影结果对比,评估超声测得LAA开口最大径与置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结果:46例患者均于TEE监测下成功实施LAAC。使用3D-TEE、2D-TEE和X线造影测得的LAA开口最大径分别为(22.73±3.80)mm、(21.45±4.01)mm和(23.15±4.17)mm,3种测量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TEE和X线造影测得的LAA开口最大径与植入封堵器的尺寸相关性更好(3D-TEE:r=0.907,95%CI0.837~0.948,P<0.001;2D-TEE:r=0.770,95%CI0.617~0.866,P<0.001;LAA造影:r=0.808,95%CI0.676~0.889,P<0.001)。结论:经食管3D-TEE结合术中LAA造影可准确评估LAA解剖结构和心耳口内径,为LAAC提供良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估旋转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准备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标准冠状动脉造影(SA)组与旋转冠状动脉造影(RA)组.比较2组间应用造影剂和射线辐射量.结果:RA组所有患者成功行旋转冠状动脉造影.与标准SA组相比,RA组造影剂应用减少18%[(62.16±15.03):(76.91±20.00)ml,P=0.042],总的射线辐射量,左冠RA与SA相比,射线量减少了23%[(24.4034±8.1150):(31.8861±12.9449)Gycm2,P=0.0188],右冠RA与SA相比,射线量减少了27%[(3.9936±2.089):(5.4869±2.5002)Gycm2,P=0.0263].RA与SA相比,总的手术时间呈缩短趋势[(374.8±136.2):(417.2±183.5)sec;P=0.2].结论:旋转冠状动脉能够快速完成,安全有效,造影射线量和造影剂明显减少,可以成为评估冠心病的一种补充和/或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39.
介入放射治疗中的立体防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介入放射治疗中的立体防护方法,评价其防护效果。方法 在介入放射治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距离等进行射线防护,利用RAD-60S个人报警剂量仪测量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结果 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距离的增加可明显减少射线量,有显著性防护意义。射线剂量与透视和减影时间呈正相关,随着透视和减影时间的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量明显增加。结论 介入放射治疗中采用立体防护可有效减少射线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0.
冠心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内科药物、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及冠脉搭桥术。对冠心病而言,冠脉介入术如同修好了“一条大路”,但是术后“大路”的维护、“道路”的畅通还是离不开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