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16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40例正常宫颈组织、1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56例宫颈浸润癌中P16和Ki-67的表达,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结果P16和Ki-67的表达强度与CIN的严重程度分别呈正相关(P<0.01)。P16和Ki-67在CINⅡ、CINⅢ、宫颈鳞癌及腺癌中表达呈阳性至强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88.9%(177/199),其中正常宫颈42.5%、CINⅠ87.5%、CINⅡ与CINⅢ均100%、宫颈鳞癌98.0%、腺癌60.0%。高危型HPVDNA负荷量与P16、Ki-67的表达强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P16和Ki-67的表达强度与CIN的严重程度以及高危型HPVDNA负荷量密切相关;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Ⅱ及CINⅢ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2.
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36岁 ,住院号P6 2 72 1。因子宫肌瘤在硬脊膜外麻醉下 ,于 2 0 0 0年 7月 4日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高热 ,达 39℃。术后第 6天起出现阴道出血 ,量多伴头晕 ,经对症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 ,术后第 12天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后不久即出现阵发性的阴道排液 ,带有血丝 ,伴有臭味及下腹隐痛。于术后 3个月回院进一步检查 ,膀胱注入美蓝液后检查阴道残端无蓝色液体流出 ;行阴道镜检查见阴道残端左侧角有一束潮红菜花样组织突出 ,活检送病理检查 ,结果是“息肉组织”。静脉肾盂造影 (IVP)检查示“双侧输尿管行程未见异常”。根据…  相似文献   
33.
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49,自引:5,他引:249  
阴道镜是介乎于肉眼和低倍显微镜之间的放大窥镜 ,于 192 5年由德国的HansHinselmann发明 ,经过不断改良 ,已发展有光学和电子数码两大类阴道镜。阴道镜通过放大直接观察宫颈表面血管上皮的形态结构以评估病变 ,成为宫颈癌筛查诊断的主要手段。1 阴道镜观察诊断原理阴道镜观察主要以宫颈病灶的表面构型、边界形态、颜色、血管和碘反应几个征象反应病灶的异常。阴道镜诊断名词经历了从混乱到统一的过程 ,1990年第七次国际宫颈病理和阴道镜会议 (IFCPC)统一了新的分类和标准 ,异常阴道镜图像主要有 :①醋酸白上皮 ,是指涂…  相似文献   
34.
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1,自引:3,他引:121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1年5月至2002年4月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407例,行镜下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近4年来CIN的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在30-39岁的病例占80.29%,经病理确诊CIN406例,包括CIN Ⅰ209例,CINⅡ104例和CINⅢ(包括CIS)93例;慢性宫颈炎625例,湿疣187例,息肉139例,其他50例(包括宫颈纳氏囊肿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乳头状瘤9例),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准确性为79.67%,敏感性为96.06%,特异性为73.03%,阳性预测值为59.095,阴性预测值为97.86%。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的出现率最高为83.50%,对CIN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与点状区和(或)镶嵌同时存在时,对CIN诊断的敏感性下降,特异性升高,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在于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在国内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统一阴道镜的评分标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5.
外阴假性湿疣的阴道镜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德英  洪淡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4):211-213,T009
  相似文献   
36.
妇科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tumours shoqing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s)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妇科收治的形态学上有PEComas特征加做免疫组化后确定属于PEComas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病例随访.结果:共3例PEComas家族的病例,发生于子宫2例.阴道1例.临床表现未发现伴有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相关症状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病例都表达至少1种黑色素细胞标记,HMB45表达均阳性.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均表达.除MiTF阳性定位是在细胞核外,其余抗体均定位于胞浆.3例病例分别随访26、22及10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妇科PEComa具有PEComas家族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但需与多种肿瘤鉴别,其严格的恶性标准尚需更多的病例和随访资料来证实.  相似文献   
37.
<正>近年LEEP手术广泛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微创治疗。然而,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再切除手术的抉择,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我院妇科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LEEP手术患者441例,其中因切缘阳性行再切除手术患者43例。现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初步验证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在盆腔组织中的分布,实验性探索其在盆腔包块中鉴别出卵巢癌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病房因"盆腔包块"及部分子宫体肿瘤而入院的158例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HE4检测,了解HE4在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并与CA125相比较,以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HE4、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比例为66.67%(12/18),其中在浆液性癌中表达比例最高,达76.92%(10/13).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成熟畸胎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表达比例分别为10.34%(3/29)、7.14%(2/28)、5.13%(2/39).作为单一检测指标.HE4及CA125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0.32%、80.00%、82.35%和55.56%、83.87%、66.67%、76.47%.两者联合检测,可使各值分别达83.33%、74.19%、65.22%、88.46%.结论: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很高,而在盆腔非恶性肿瘤中表达很低.作为检查指标,HE4的诊断价值较CA125高,在盆腔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上较有优势.若两者联用,可明显提高对肿瘤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作用,并了解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并因结果异常行宫颈活检的7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作用.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52%、17.13%、17.93%、96.33%.细胞学检查不同分界点的结果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36.52%、96.73%、67.74%、89.04%,低密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56.52%、85.97%、38.01%、94.61%,非典型鳞状细胞为86.09%、45.68%、22.91%、94.59%.HPV病毒负荷量1~10、10~100、100~1000 pg/mL及1000pg/mL以上的患者被诊断出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的概率分别为7.18%、19.35%、25.14%、23.78%.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筛查中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高,是一种简便、客观的筛查方法.HPV-DNA负荷量越高,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40.
2005年中国12家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地区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5年全国12家医院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oppommistic screening,OS)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巴氏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液基细胞学检查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共收治门诊患者1242952例次,其中接受OS202231例次,占门诊例次16.27%.筛查方法依次为液基细胞学84082例(41.58%),巴氏细胞学79426例(39.27%),Ⅰ方案23658例(11.70%),Ⅱ方案6504例(3.22%),检测HPV筛查者5976例(2.96%);Ⅲ方案2585例(1.28%).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液基及巴氏方法)占95.76%.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 Ⅱ+CIN Ⅲ)共5146例(2.54%),宫颈癌1134例(0.56%).结论: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